農村學生經驗少,讓騙子屢試不爽

  毋庸置疑,個人信息成騙子手中兇器。電話那頭的人能直呼你的姓名,他還知道你報名哪場考試,甚至還能拿出你的照片……大學生很難不被忽悠得團團轉。

  民警告訴記者,大學生接觸網絡較多,經常在網上注冊各種賬號,現在網站都要求實名制,注冊時需要填寫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和身份證號碼等,這些個人信息極有可能被網站“內鬼”倒賣謀利。

  去年10月,長沙某高校大四學生小陳欲將一款網絡游戲裝備出售,登錄某交易網站進行交易。不久,小陳就收到了來自“網站客服”的電話。對方在電話中稱“游戲裝備已被賣出,如提現需交足等額押金”。溝通過程中,“客服”想方設法騙取了小陳信任,不斷要求他開通“保障金服務”、支付“提現費用”。信以為真的小陳通過支付寶三次轉賬1萬余元,之后撥打對方電話顯示關機,才意識到上當受騙。

  8月24日,來自重慶的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大二學生小文(化名),訂機票后收到詐騙短信,對方自稱是航空公司客服,以小文的航班被取消,在ATM機上辦改簽可獲得補償為由,把小文全年學雜費6100元轉走。

  很難想象學生的不設防,會成為騙子叫賣的宣傳語。記者隨意在QQ群里加了一個名為“營銷數據商”的電話表明想購買的來意后,對方立刻發來了一個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學的100個學生信息列表,其中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父母親姓名及電話。

  面對記者購買時的猶豫,信息中介說,“大城市不容易被騙,你買三線城市的吧。800元可以買到一萬條學生及家長信息,也可以用其他數據來換,例如3萬母嬰信息換1萬條學生信息等。”

  農村的準大學生剛剛走出高中校門,社會經驗少,對銀行ATM機的使用更是陌生,近期被騙的大學生大都是農村家庭出身,這也驗證了騙子對目標人群定位精準。24日,被長春工業大學錄取了的18歲湖北農村準大學生李倩倩接到陌生電話后被騙走4萬學費,受騙過程和宋振寧、李夏芹如出一轍,接到“警察”要凍結銀行卡的電話,最后又找“專案民警”幫忙“解凍”銀行卡,在騙子一步步哄騙下,全家人4年來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被從ATM機上轉給了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