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游泳時,如何預防溺水?
針對如何預防溺水以及發生溺水時如何自救,大眾網記者采訪了中國游泳協會冬泳委員會理事、山東省游泳協會冬泳委員會副主席、濱州市游泳協會主席劉邊防。劉邊防說,在野外或公開區域游泳,在不了解水的深度、寬度以及水溫時一定不要隨便下水,水涼腿、腳容易抽筋發生意外,晚上酒后或剛吃完飯以及身體不適時也不要下水。游泳時,不要錯誤判斷,盲目自信,感覺自己能游過去,其實不然。無論是個人游泳還是比賽,都要帶好救生浮具,當身體不適或沒有力氣時,可以抱著休息一下。
青少年到野外野外或公開區域游泳,一定要有會游泳的成年人陪同,同時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游到深處,可在淺水處游泳。“根據多年的游泳經驗,會游泳和水性好是兩碼事,出事故的往往是感覺自己會游泳的。”劉邊防說,這些人一旦進了比較深、寬的水域,心里就沒了底,開始心慌,加上體力不足、游泳技巧不足、救生能力不足等原因,很容易發生突發事故。當出現溺水時,首先要鎮靜,不要慌張,盡量使自己的頭和嘴露出水面,雙手交替向離岸邊近的方向劃過去,身邊有木棒、樹枝等,要抓住借力使自己脫離危險。即使沉到水底也要沉住氣,喝幾口水不要緊,雙腳使勁蹬地,使自己露出水面,大聲呼救,爭取得到岸邊人的救援。
預防溺水,最重要的是從安全角度考慮問題,特別是青少年在野外水邊玩耍時,坡比較陡、濕滑的地方不要靠近,一旦滑下去,水可能就很深,不會游泳的人就會發生溺水事故。建議青少年參加正規的游泳培訓班學習游泳,學習后不但會游泳還懂水性,既鍛煉了身體還掌握了一門救生的技巧。
同時,據劉邊防介紹,濱州中海、白鷺湖水比較深,每年都有溺水事故發生。他提醒廣大市民在公開水域游泳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同時建議青少年到有教練和救生員的正規場所進行游泳,避免發生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