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千佛山西路12號院是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內的一個老小區,在今年五六月時進行了海綿改造。但是住戶們發現,海綿改造后,小區原先遇雨比較干燥的地下室卻出現了滲水的情況,地下室能有半米多高的積水,需要靠抽水機外排。

  地下室被淹半米多,還出現了“泉眼”

  “我們小區今年海綿改造之后,今年夏天就逢雨必淹。原來能往外排的雨水大都留在了小區里不能外排,原先沒有淹過的地下室反而被淹了,需要靠抽水機排水。排了好幾個小時也排不完。”近日,家住千佛山西路12號院的市民王女士反映,上周五那場大雨后,小區里4棟樓的地下室都被淹了。

  22日上午,記者在小區內看到物業人員正在用抽水機給小區地下室排水。小區大門口右側的4號樓內,通往地下室的樓梯口一處雨水井蓋被打開了,露出了一個正方形的水槽,水槽盛滿了透明的水,一個抽水機泡在水里。“已經抽了10多次水了,都沒有抽完。抽出去了不到十分鐘又滿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情況。”小區內的物業師傅老白(化名)說,水槽原先就有,但是為了放下抽水機加快排水挖得更大了。“這個樓在去年曾經被淹過一次,但是只抽了3次水就抽干了,可今年夏天下雨后,就很難抽干。“

  記者走進地下室內看到,樓內的走道兩側被淹的水漬還未干透,有半米多高。南北向的走道內還有過鞋底的積水。不僅這一棟樓,小區內另外3棟樓的地下室也出現了積水。4號樓東側的3號樓內,地下室也開挖了坑槽,同樣盛滿了水,樓道部分區域有過腳面的積水。“這棟樓以前下雨偶爾會滲少量的水,但是很快就干了,不會出現積水。”老白說。

  令住戶們不解的是,以前從未出現過積水的1號樓和2號樓這一次也出現了積水。不過,1號樓的積水少,住戶們裝了幾桶水后,地下室就基本沒有積水了。而2號樓的西單元內,積水的水漬也有半米多高。西戶兩個地下室門前用水泥做了約20厘米高的擋水門檻,但積水遠高出了門檻,地下室仍然被淹了。西戶的一個地下室門敞開,存放的東西一片狼藉。“東西都被淹了,就只能先打開門晾晾。”老白說。不過,這個地下室挖開的坑槽只有濕土,已經沒有水。

  “地下室里的水不是從外面灌進去的,是從地下滲的。而且挖開水槽之后,水還不停地往上滲,大家都納悶,難不成這里冒出泉眼來了?”老白說。

  樓前綠化多了擋水樁,或致水排不出滲地下

  記者在小區內查看時,五六位住戶爭相帶著記者找尋滲水原因。由于今年雨水多,住戶們還擔心下一次下雨后,小區地下室再被淹。住在2號樓的趙先生說,樓南側小區排水溝原先順著地勢就從小區西邊流到路邊,但是海綿改造時,這個排水溝增加了一處彎道,水需要向北拐之后,在流到小區圍墻下的一個出水口,與從樓北邊的水一起匯流到小區外。

  “靠著圍墻下新增加的排水溝太淺太窄,而且感覺比原先的排水溝高,水很難及時排出。積在樓南邊,就只能順著縫隙流到地下室了。”趙先生指著原先排水溝旁的水泥縫隙說,最近的幾場大雨,他還特地到2號樓南邊看了看,積水到了腿肚子,排不出去。隨后,他帶著記者到了2號樓地下室南邊一個開著的房間內,靠近外邊排水溝的墻有近1米高的水漬。不過,記者再次回到排水溝前查看時,發現新排水溝與老排水溝之間,一根手腕粗的樹樁阻擋了排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