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安卓手機在我國的市場占有率接近80%,而在世界范圍內,安卓手機的市場份額則不足20%。業內人士指出,客觀上,我國智能手機市場存在著廣闊的不良APP發育空間。
此外,不少專家還指出,受生存壓力所迫,無論在蘋果還是安卓平臺,“刷單”已成行業潛規則。所謂“刷單”,簡單說就是APP開發者用人工或智能手段,使自家APP產品在APP商店內的下載量與好評度快速攀升,以期快速進入消費者視線?!斑@對那些真正富有創意,卻又沒錢刷單的開發者很不公平。”一位互聯網從業者說。
提高警惕 實名可期
■加強對不良APP的識別能力,網信辦新規彌補法規空白
“相較于極速發展的互聯網與媒介形態,我國手機用戶的整體媒介素養還不高。部分用戶缺乏辨別不良APP的能力?!睆偷┐髮W新聞學院朱春陽教授說,大部分不良APP有固定的“馬甲”,比如制作粗糙、廣告繁多,易造成手機卡頓等。下載到這種APP,第一時間就應提高警惕。
專家建議,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首先要拒絕山寨應用程序,不良APP往往來源不明,要優先選擇官方發布或認證的應用,盡量不要通過危險的二維碼或者鏈接下載;其次,注意權限信息,安裝和使用APP時,一定要慎重決定是否對該應用授權;還有,手機也應盡量安裝病毒查殺軟件,因為大多數殺毒軟件可以提供敏感數據監控功能;目前,工信部已設立12321不良APP舉報中心,用戶發現不良APP時可第一時間進行電話投訴。
監管層面的破局也在加速。8月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正式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無論APP程序提供者還是應用程序商店,都要“依法保障用戶在安裝或使用過程中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法律界人士認為,該規定的出臺正式填補了我國應用程序領域的法規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管理規定提出后,有關“實名制”的內容引發高度熱議。有用戶擔心,今后使用手機軟件都要實名注冊,個人隱私更加無法得到保證。相關專家認為,從另一個角度看,“實名制”的實施將會“倒逼”監管者拿出更加有效的手段,“只有嚴格執行規定內容,加大執法力度,才能真正形成APP開發者與用戶的良性互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