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天三小時耗在路上

  早上6點整,伴著鬧鈴聲,王琴按上鬧鈴,起床、穿衣、刷牙洗臉。兩口子一個沖進廚房,一個在屋里梳洗穿戴,雖然速度飛快,但他們仍然輕手輕腳,生怕哪一個動作會影響到還在熟睡的女兒。

  “起床,準備上學了。”直到六點半,王琴每天這個時候都會敲敲女兒的房門,將現做的早飯擺在廚房的臺面上,等女兒準備妥當,兩口子才會坐下來吃口飯。隨后,王琴的丈夫便會拎著包走出這間出租屋,等待單位班車前往章丘大學城開啟一天的生活。

  如此往復,一個半小時的單次車程,每天至少有三個小時全部耗在路上。因此,除了每天早上能看一眼女兒,回到家,往往女兒的房間已經亮起了燈光。這樣的日常,對王琴一家來說再熟悉不過。

  由于是老房子,下水管口過細,隔三差五下水管堵塞,為了防止倒味,王琴專門準備了一根長竹竿放在衛生間一角,馬桶搋子、長竹竿雙管齊下,也成了三年里這位母親練就的新技能。

  即便如此,王琴仍然認為這樣的生活是值得的,“上班距離遠,生活不方便,與每天女兒十幾分鐘步行的上學路,一家三口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的勁頭相比,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她說。

  未來三年仍要租房住

  如今三年已過,就在不久前,女兒被省實驗中學錄取,那一瞬是高興的,然而,轉念便又沒了笑容。

  “媽媽,咱能換個大房子嗎?”王琴點點頭,她深知女兒自學能力極強,也明白,高中三年家長陪伴的意義。因此,自打那時,她便自嘲“孟母三遷”,開啟了另一個三年的“陪讀”之旅。

  于是7月中旬,王琴特意請了四天假,專程趕到位于桿石橋附近的省實驗中學本校區,從學校對過的勝利大街到民生大街,再到大觀園,方圓一兩公里內可以說跑了一個遍。“只有逛過才知道原來想找個‘陪讀房’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王琴坦言,省實驗中學內有幾套老房子,由于就設在學校內部,因此,租金也是格外高,“六七十平的老房子,要價已經高達四五千元。”“一個月四五千元,還是兩室小房,一租就是三年,少說也得十多萬。”換言之,夫妻倆一個月要掏出近三分之一的工資貢獻于房租。(原文來源生活日報記者 朱紫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