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5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2010年提高了1.51歲。而2014年青島市的人均預期壽命為80.98歲,基本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水平,高于全省及全國的水平。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反映出我市醫療衛生條件的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以及各類養老助老保障制度的完善。

  數據 人均預期壽命超80歲高于全國

  《2014年青島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報告》顯示,青島市的人均預期壽命為80.98歲,基本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水平,而80.98歲的期望壽命高于全省及全國的人均期望壽命。據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山東省人均預期壽命78歲,高于全國人均預期壽命76.34歲。

  2000年至2010年青島市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00年的75.84歲增加到2010年的80.10歲,11年增長4.26歲。其中男性增長了3.92歲;女性增長了 4.56歲。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在各年份均高于男性。

  分析 島城居民健康水平逐年提高

  “人均預期壽命在國內、省內居前列,說明島城居民的健康水平越來越高。 ”專家介紹,通過人均預期壽命的比較分析,可以衡量出該國家(或地區)人們的健康水平。根據分析,青島居民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占死亡總數的89.71%,死亡率為 621.1/10萬,2014年較 2013年(606.04/10萬)上升2.48%,其中,惡性腫瘤和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是青島市前三位死亡原因,占慢性病死亡的84.61%。如果去除這3種疾病死因,全市人均預期壽命可提高11.47歲。也就是說,慢性病是目前危害島城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

  為此,青島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健全慢性病防治網絡。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的不良行為與生活方式,提出了“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以解決70%的健康行為問題。針對影響居民壽命和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青島則通過政府主導開展慢性病防控示范創建,逐步建立健全居民健康管理體系,開展健康促進,培養健康行為,實現多部門、多環節、多層次、多措施控制慢性病社會和個人危險因素,促使市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養老 困難老人居家服務全覆蓋

  近幾年,我市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支撐、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居家養老方面,依托專業社會組織、企業、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全市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2600多名,服務項目包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緊急救援等。其中,為7788名城鄉困難老人提供每月45—60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實現了困難老人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社區養老方面,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城鄉建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1032個,覆蓋了90%的城市社區和53%的農村社區。政府對每個日間照料中心每年給予運營補助5—10萬元。

  機構養老方面,對改建新建養老床位給予每床6000至12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和每月200—300元的運營補助;建立了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意外傷害責任保險制度,年保費額150元,其中政府補助120元,解除了養老機構的后顧之憂。實施高端服務業十個“千萬平米”計劃,建設養老服務設施100萬平方米,其中建成8處集孤老供養、優撫保障、孤兒養育、救助管理、社會養老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并投入運營,每處床位800—1400張。投資3.7億元實施青島市社會福利院改擴建,建筑面積9萬平方米、床位1465張。截至2015年底,城鎮養老機構175家,全市養老床位總數5.9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