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一場暴雨過后,最高溫達到34℃,異常悶熱難耐。根據濟南市氣象臺預報,未來幾天高溫悶熱,仍多雷陣雨,進入“清蒸”模式。其實,在不少市民的印象里,今年夏天“沒怎么熱起來”,截至大暑,高溫日數僅有3天。

  7月一個高溫日也沒有!近幾年少見

  22日早上暴雨停歇后,濟南市民并沒有感覺到雨后涼爽,反而被悶熱所籠罩。“這天氣好像被罩在一個密閉的蒸鍋里,大街上走一會兒就像被水洗過。”韓女士表示,今天穿著件裙子出門,走了兩步就能甩出汗水來,出汗像流水,衣服都濕透了,很不舒服,她不得不回家換了件衣服。

  從21日夜間開始,一場暴雨又“突襲”了省城,南部山區不少河道、水庫水位上升了兩三米。根據濟南市水文局的統計,市區、平陰、長清、歷城達到暴雨級別,其中長清降水量最大為105.7毫米。章丘、濟陽、商河為中到大雨級別。

  “全市平均52毫米,為暴雨量級。這主要是由于高空槽后的冷空氣與副高邊緣西南暖濕氣流交匯,帶來了降水。”濟南市氣象臺預報員李瑞解釋。

  22日當天的最高溫為34℃,尚沒有達到高溫日的標準(日最高氣溫≥35℃)。其實,7月份以來,濟南降雨頻繁,到大暑為止還沒有一個高溫日,這在近幾年還比較少見。

  在不少市民的印象里,今年夏天“還沒怎么熱起來”。“今年還沒怎么開空調呢,上周末下雨還挺冷的,被子都拿出來蓋了。”市民馬先生強調。7月15日那天,省城最高溫僅有25.6℃,在盛夏時節有了春秋天的感覺。

  今年的高溫日來得晚,數量也少。目前,市區高溫日只有3天,全都出現在6月份,分別為6月19日的35.6℃、6月21日的35.4℃和6月22日的35℃。這意味著,今年以來的最高溫僅有35.6℃。而在2014年5月底,持續的高溫讓不少市民直呼“受不了”,當年5月30日,最高溫就達到了39.1℃。

  夜溫還挺高,全國排第九

  “咱濟南不是‘四大火爐’嗎?夏天都快過去三分之二了,還沒感受到‘火爐’的威力呢?”有市民質疑。其實,“火爐”是民間對夏季酷熱城市的稱呼,因統計排名標準的不同而有多種版本,在最初的版本中,濟南和南京、武漢、重慶被列為“四大火爐”。

  但是在近年來的各種排名中,濟南已經摘掉了“火爐”的帽子。2013年,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根據1981年到2011年這31年的氣象觀測資料,綜合分析我國主要城市的炎熱指數、極端最高氣溫、高溫日數、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要素,得出近31年全國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為: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濟南排在第15位。

  雖然排名靠后,但并不代表濟南夏天不熱。受氣候、地形等影響,省城的夏季也不好熬。記者統計發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濟南最熱的年份是1955年,當年有40個高溫日,僅6月就有20個,7月也有11個高溫日。但是最近30年來,一年中高溫日超過20天就比較少見,1997年比較特殊,那年濟南有30個高溫日,是近30年來最多的一年。2000年之后,高溫日最多的年份為2002年,有27天;最少的為2004年,有3天。近3年高溫日數,分別為2013年13天,2014年16天,2015年11天。

  濟南夏季有個特點,就是夜間溫度高,這讓人難受。根據中國天氣網的最新統計,濟南在“夜間火爐”中排名第九,是前九名中唯一不處在長江中下游的城市。根據1981年—2010年省會級城市最低氣溫數據統計,濟南常年7月-8月平均最低氣溫為23℃,超過28℃的平均日數為每年2.2天,超過30℃的平均日數為每年0.2天,極端低溫就達到了31.1℃。

  相關鏈接:   

  未來幾天多“桑拿天”,高溫悶熱還伴雷陣雨

  轉眼進入7月下旬,濟南市氣象臺預報員李瑞提醒,接下來的幾天將是高溫悶熱的“桑拿天”,還多雷陣雨,體感非常不適,提醒大家注意。

  根據預報,23日白天多云,部分地區短時陰有雷陣雨,南風3級,雷雨地區雷雨時陣風8級,清晨最低氣溫濟陽、商河24℃左右,市區及其他縣(市)區26℃,最高氣溫34℃。

  具體預報如下:23日夜間到24日多云,南風3級,最低氣溫27℃左右,最高氣溫35℃左右。25日多云轉陰有雷陣雨,南風短時北風3級,雷雨時陣風8級,最高氣溫35℃左右。26日陣雨轉多云,南風短時北風3級,最高氣溫33℃左右。27日~29日多云,局部地區有雷陣雨,南風2~3級逐漸增強到3~4級,雷雨地區雷雨時陣風8級,氣溫上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孟燕 實習生 姜珊)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