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醫生宣告試管嬰兒失敗后,張敏(化名)十年的努力徹底白費了,38歲的她跟老公商量,決定領養一個健康的孩子。當她向濟南市福利院了解情況并登記信息后,才知道排到了600多號。
隨著孤兒補貼增加、醫療技術的提高,再加上二孩的放開,孤兒的收養數量日益下降,不少人呼吁降低收養條件。
134件外國人收養登記
大部分是殘疾孤兒
在咨詢濟南市福利院之前,張敏挨個咨詢了山東省其他地市的福利院,得到的反饋都是沒有可供收養的健康孩子。“福利院的孩子99%都是殘疾或有疾病。”濰坊市福利院孤殘兒童護理員楊守偉說,“比如腦癱、腦積水、肛門閉鎖、先天性心臟病、智障、手足畸形等,有的甚至還患有艾滋病、梅毒等重癥疾病。”
8日,在濟南市福利院,孩子們下了課在走廊玩耍,他們雖像正常孩子一樣嬉笑著,但走路的姿勢和神態卻有著明顯的差異。
“國內很少有人收養這些殘疾孤兒,目前來領養的都是外國人。”派駐在濟南市福利院的山泉社工人員竇永閣說,她在福利院工作四年間,院里的孤兒都是被外國人收養。楊守偉也表示,殘疾孤兒的收養以外國人為主。
據了解,2015年全省辦理收養登記2414件,其中,外國人收養登記達134件,這134件大部分是殘疾孤兒。
“國外收養孤兒的傳統有宗教原因,同時,國外的醫療技術好,補貼也更全面。”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但領養有著嚴格的程序,通過國際機構與中國收養中心聯系,找到合適的孤兒,再經過考察,辦理手續,一般要一年半才能完成領養。”大多數領養的國外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
曉玉就是濰坊一位被外國家庭收養的孤兒,她是一個棄嬰,患層板狀魚鱗病,只能靠每天仔細護理來減輕病痛。“我們還帶她到濟南、北京的大醫院進行了治療,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她的癥狀減輕了許多,在2014年被國外家庭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