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西瓜都是濟南市民必備的“消暑利器”。據統計,濟南市民餐桌上的西瓜主要來自果品批發市場和果農自銷零售,一天能消耗掉137萬斤左右,其中最受市民歡迎的是花紋京欣瓜。即使今年的西瓜價格比往年高,仍沒有其他水果能取代市民吃西瓜的熱情。
市場上的西瓜批發,八成來自堤口路市場
每天凌晨三四點,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內都會聚集五六十輛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貨車,每車都裝著6噸左右的西瓜。隨著朝陽升起,濟南各個菜市的水果商都會來這里批發西瓜,進而銷往千家萬戶。
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辦公室負責人稱,濟南市場上的西瓜批發,80%來自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市場經營二科負責人金志剛說,現在是西瓜銷售的旺季,市場上的外地瓜和本地瓜的銷售量每天能達到100萬斤。
據濟南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濟南城區每年都會推出“西瓜地圖”,規范夏季西瓜臨時銷售點,城區今年共設立367處銷售點,分別是歷下108處、市中98處、槐蔭71處、天橋37處、歷城10處、長清31處、高新12處。
據悉,雖然臨時銷售點是367處,但有的銷售點有兩三家攤戶,他們大多開著六輪卡車,來自章丘、濟陽、齊河、德州和濱州等地。
記者采訪了歷下區和市中區的7處西瓜銷售點,主要位于解放路街道辦事處和七賢街道辦事處轄內。市中區幾處西瓜銷售點銷量差異不大,多的每天銷售一千兩三百斤,少的銷售八九百斤,每個銷售點平均1000斤。歷下區幾處西瓜銷售點一個攤位每天也能銷售七八百斤,多處銷售點有兩個攤位,平均也在1000斤左右。
夏季濟南市場上的西瓜臨時銷售點和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上的批發量,基本涵蓋了濟南整個西瓜銷售的總量。這樣算下來,濟南市民一天消化掉的西瓜總量能達到約137萬斤。
花紋京欣西瓜占據八九成市場
7月11日,記者在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看到,最常見的花紋狀紅瓤黑籽西瓜占據了大半個市場,西瓜批發商劉先生告訴記者,這種瓜叫“京欣”,目前市場上的京欣主要來自青島平度等地,因為該瓜在濟南市面上賣得最快,因此批發市場也多是這個品種。
除了京欣西瓜,目前市場上還有無籽西瓜、紅玉西瓜、抗豐三號、豐樂一號等幾個品種。無籽西瓜多產自濰坊,價格相對較貴,批發價在每斤1.6元。批發商介紹,無籽西瓜一年四季都有,因為里面的籽小且是白色,所以特別受酒店歡迎。
“無籽西瓜和京欣口感差別不大,主要是酒店批發,市場銷售很少。京欣在市場上能占百分之八九十,無籽西瓜百分之十都占不到。”批發商劉先生說。同無籽西瓜一樣產自濰坊的紅玉西瓜,市場占有量同樣不大,瓜小、皮薄是其主要特點。
濟南本地西瓜品種中,目前上市的多是抗豐三號、豐樂一號。抗豐三號為大中型瓜,一般重七八斤,綠皮上有蛇形紋,皮較厚,耐儲運;豐樂一號為長形瓜,一般也在七八斤左右。
批發商劉先生介紹,濟南本地瓜價格在每斤六七毛之間。
劉先生介紹,西瓜的品種不一樣,價格差別也很大,西瓜品種與產地的水、土等條件有很大關系,另外,種植西瓜時用的肥料也很有講究。“化肥最次,用雞糞就不錯,最好的是用豆餅。肥料好,西瓜才會好吃。”
另外,劉先生說,雖然濟南本地產暢銷瓜不如外地的多,但本地產的一些西瓜還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比如,濟陽縣太平鎮的“太平寶”,皮薄質厚、爽甜可口;仁風鎮的富硒西瓜,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硒元素;章丘黃河鄉的西瓜,薄皮紅瓤耐儲運。
省內本地瓜漸少外地西瓜就要來了
今年的西瓜價格著實經歷了一根拋物線,西瓜批發商劉先生介紹,每年4月中旬,西瓜開始大量上市,這時候的瓜是大棚瓜,多來自昌樂、青州等地。由于剛上市產量少,價格會比較貴。“今年西瓜剛上市的批發價在每斤兩元多,高的時候差點兒到3元。”
隨著西瓜的逐漸下市,西瓜的價格會逐漸下降,從5月中旬到6月中旬,大量的露天瓜會進入市場。由于前期瓜上市集中,后期又短缺,今年瓜價降至每斤四五毛后再次回升至1.2元左右。
目前,省內本地瓜逐漸下市,7月中旬以后,濟南市場上的西瓜將主要來自東北三省、內蒙古、河南等地,價格也會逐漸下降。10月份以后,許多西瓜批發商就不再經營西瓜生意,轉而批發其他水果。市場上的西瓜多是來自海南、廣西等地的黑美人、黑皮西瓜等。
雖然今年在吃瓜高峰期的6、7月,價格一直處于高點,但并沒有影響市民的吃瓜熱情。金志剛介紹,今年市場100萬斤的西瓜批發量與去年同期差不多,其他水果的批發量也未見有明顯增加。
常年從事水果批發的王先生說:“每年西瓜的批發量都差不多,沒有很大變化。天氣熱了,西瓜還是主要消費水果,其他水果沒有明顯替代作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唐園園 劉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