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醫學的一個基本原則。但在現實中,順序卻倒過來了,一生病就輸液的現象非常普遍。
7月11日,為減少抗生素的濫用,青島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全面取消門診成人輸液(兒科、急診和感染科除外),新規首日,輸液患者同比就減少了九成。
據悉,在此之前,我省部分醫院已經開始了對門診成人輸液進行限制的探索,比如,青島市市立醫院已經直接取消了門診中心注射室,而在省城的省立醫院,輸液室的面積也減少了一半。
若病情較重 可轉至急救輸液
7月11日,已經感冒發燒兩天的劉先生來到青島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就診,早已習慣了掛幾瓶水就能壓下去的劉先生這次卻吃了“閉門羹”。接診的醫生告訴他,自11日開始停止門診成人輸液,如果病情較輕,建議吃藥,如果病情較重,可以把他轉到急診,交由急診醫生診斷后,進行治療。
據了解,青島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決定自2016年7月11日起停止門診成人輸液(兒科、急診、感染科除外)。11日15時,記者在該醫院門診大廳內看到,墻上到處都張貼著印有“門診無輸液”的宣傳頁。原本忙碌的輸液室內非常冷清,只有兩名患者在輸液。
“目前在輸液的患者都是尚未結束治療療程的,11日總共只有12人,不及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青島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宣傳科負責人丁梅說。
門診患者輸液用藥 一多半都是抗生素
“很多患者認為輸液好得快,所以不管大病小病都要求掛吊瓶,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青島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韓福森說,輸液只能暫時緩解病痛,讓患者感到身體上舒適,病情并沒有痊愈,仍然需要藥物的調理,“好得快”只是表象。“機體修復需要一個過程,一般感冒的周期大概會持續5至7天,在可以口服藥物痊愈的情況下,我們并不建議患者輸液。”
據青島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李國華介紹,輸液是一種有風險的操作,可能產生因輸液導致的不良反應。門診患者輸液的用藥,有一多半是抗生素,小部分是輔助用藥。近年來,關于濫用抗生素產生的危害屢見不鮮,濫用抗生素導致身體產生耐藥性,并對器官造成損害,還可能引起某些細菌耐藥現象的發生,對感染的治療會變得十分困難。
“如果患者病情確實需要輸液治療,可以在急診或住院輸液。不需要輸液的患者如果自身堅持要輸液治療,醫生將會為其出示輸液治療危害告知書,并與其簽署協議,轉到急診輸液。如果是一些必須輸液的慢性疾病,患者可以根據醫囑轉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基層醫院輸液。”李國華說,“取消輸液還要患者們理解,我們所做的是卡掉不必要、不合理的靜脈輸液,像腹瀉導致嚴重脫水等情況。”
據悉,目前青島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和感染科門診輸液依然保留,但藥劑科也會嚴格控制抗生素的用藥量。但嚴重脫水,不能經口服途徑補液者;由于其他各種原因不能經口服途徑補液者;嚴重感染性疾病需要靜脈途徑給抗生素者;需要用藥物僅能經靜脈途徑給予者可經門診準予急診(感染)靜脈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