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類加分多為全國性加分項,鼓勵類加分各地政策五花八門
昆明中考加分掀起波瀾,其他地方狀況如何?
2016年,上海迎來7.51萬名中考考生。其中有約2000人享受加分照顧或同分優待,占總考生的2.66%;在4.7萬名南京中考考生中,加分考生占總人數比例為2.6%;濟南共有64290名中考考生,加分考生人數為1412名,約占2.2%;在4.3萬名太原中考考生中,加分人數為1089人,所占比例為2.5%;即便是在有10萬余名考生的廣州,7377名加分考生占中考總考生人數比例也為6.98%……相較之下,加分考生超過總考生人數15%的昆明的確有些突兀。
而在上述地方的加分考生中,少數民族考生和農村戶口獨生子女考生是加分榜單中的大多數。據統計,在南京,1200名加分考生中,有937名為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占78%;而在濟南,少數民族考生加分達1230名,占比接近九成;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鄭州,1307名因少數民族而加分的考生占了1528名加分考生的85.54%;在太原,1089名加分考生中,有253名為少數民族考生,676名為農村戶口獨生子女,兩者占總人數的85%。
“既然國家已經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中考為何又要給農村獨生子女加分?”這是許多家長的疑問。
“農村戶口獨生子女加分屬于過去政策的延續,既然現在國家政策有變化,教育部門應及時進行調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在少數民族考生加分上,“對于生活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或少數民族聚居地等的少數民族考生來說,這項加分有必要,但如果考生一直生活在漢族聚居地,那加分可能反而有失公平。”
由于我國普通高中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體制,考試招生大多在省級領導下,由地市或縣區具體組織實施。因此,各地加分政策大相徑庭。目前,各地中考加分大致可分為兩類:政策類與鼓勵類。其中,政策類加分政策大多為全國性的加分項目,如烈士子女、軍人子女、見義勇為子女、華僑、歸僑及臺胞子女等。而鼓勵類加分政策則多為地方性,主要包括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特長生及賽事獲獎者,或三好學生、優秀干部等榮譽稱號獲得者等。
一些中考加分政策頗具“地方特色”。譬如,根據《2016寧夏銀川中考加分政策》,凡來銀川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家子女可降低一個分數段參加錄取,每個分數段為10分。今年,銀川的157名中考加分考生中,有58人因此加分。而在呼和浩特,從業10年以上(含10年)的環衛工人子女可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