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中午,在濰坊安丘姜蒜批發商場,一有拉姜的貨車進入,還不等停穩,馬上就會有小伙子跳上車看貨。這些小伙子都是收姜的,如果相中貨,馬上會上前把貨主拉到一邊談價格?!傲?,出不?”“少了六毛五不賣。”
在正常情況下,一斤姜賣到0.7元以上姜農才能夠本,撈不回本錢,姜農陷入“賣還是不賣”的矛盾中。
只要有姜過來,立馬“黏”上姜主
13日,在安丘姜蒜批發商場內,一群人在爭搶貨源,只要有車過來立馬躍上車,碰到好貨便“黏”上姜主。新姜還沒頂上,當下正是市場上缺姜的時候,誰手里有姜,只要不貪心很容易出手。但是跟市場上大姜“吃香”不同,收姜碰到了難題。
姜農劉慶華種了五畝大姜,去年收成不錯,畝產接近萬斤,現在還有近兩萬斤在窖里。
劉慶華算了一筆賬:種姜之前要先熏地,預防發生姜瘟,一畝地就要花費2000元左右,如果不熏中了姜瘟就可能絕產;一年下來,化肥就要用10袋左右,一袋就是200多元;再加上農藥、地膜等其他成本,一畝地成本接近8000元,這還不算人工費。
按目前每斤6毛左右的收購價格,劉慶華每畝要虧近2000元,總共要虧近萬元。
價格太低,姜農賠本,自然惜售。也有姜農在去年大姜收獲時賣掉了些,但更多的姜農是把姜藏在窖里等待今年出售,恰似劉慶華這樣的種植戶。
濰坊市生姜行業協會副會長張其錄說,2012年每斤生姜的最高收購價是0.3元,接下來三年豐產還高價,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每斤生姜的最高收購價為4.8元、8元、3.5元。這連年的高價會刺激農戶不斷增加種植面積,雖然他們大都知道姜價“高不過三年”這一“魔咒”。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勢必會導致姜價波動,這也就是農戶常說的“大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