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建超大面積科技館

  科技館如同旅游景區和博物館,有不同主題和呈現模式,一地的科技館服務對象不局限于本地居民。就山東來說,幾乎各城市都有自己的科技館,有的縣城也建有科技館,但免費仍然在路上。

  單從國家財政補貼來說,條件較高且覆蓋范圍不足:入圍國家財政支持開放的科技館,要滿足一個硬件條件是“常設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近年來,省內多地開始投入資金興建展出面積較大的科技館:聊城新建成的科技館建筑面積3756平方米,濱州新建的科技館總建筑面積8283平方米,青島科技館總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2015年底開工,尚未建成),煙臺科技館設計總建筑面積約41000平方米(注:山東省科技館建筑面積僅為2537平方米)。

  這些新建的大面積科技館,在硬件條件上基本滿足入圍全國科技館免費開放的條件,或許運營后也將陸續走財政補貼支持開放的路子。

  免費之路有多種選擇

  擋住科技館免費開放的關鍵因素是資金。

  我國不少地方的科技館連年得不到足夠的經費支持,許多展品破舊,更新不及時,這些問題僅靠科技館自身的力量難以解決。這樣的科技館也就走入了“死循環”:設施陳舊,展品落后,再加上封閉運營-越來越沒有人氣-資金越緊張越不敢免費開放。

  科技館免費開放,并非一定要等國家資金支持的路子,完全可以有其他選擇。一條路子是,地方財政承擔起免費開放的運營成本,因為科技館原本就是公用設施;另一條路子是,以附加服務的盈利養館。比如,南京科技館被國家旅游局授牌為4A級景區,可以開發適合的旅游商品進行銷售,園區內有科普基地、會議中心,將來可通過會務服務增加收入。同時,南京科技館內有IMAX、4D、3D影院,客流量增大后,這些影院依然是收費的,也可解決部分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