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全省將正式進入“高考時間”,全省60多萬考生共赴考場,在經歷人生第一大考的卷子上,鄭重地為自己的夢想起筆。考生筆下的卷子是由誰命制的?出爐中經歷怎樣的過程?保密情況如何?相信很多家長和考生都對此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因為試卷命題人有五年的保密規定,本報特意聯系到一位六年前參與過試題命制的中學特級教師劉嘉(化名),為考生和家長們講述一張考卷的誕生。
先簽保密協議,承諾五年內不得泄露
“參與高考命題是早年的事情了,我們都簽寫過保密協議,不允許對身邊人提起,這么多年過去,所以有些細節可能記不得了,只能簡單說一下我的經歷。”接受記者采訪時,雖然已過了五年保密期,但劉嘉仍然非常謹慎,事先表示不能透露太多的內容。
六年前的4月末,當時已經從教近30年的劉嘉,正在學校按部就班的上課,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通知我去參加省廳一個集體活動,時間有點長,讓我安排一下課程。”劉嘉記得,電話里工作人員告知她必須保密,連身邊的同事也不能說,接到通知后的一兩天后,當時不帶高三班級,也沒有子女在高三就讀的劉嘉就到了指定地點集合。當時到達指定地點的除了她,還有其他城市的教師,大家在相關部門的要求下,先簽寫了規定的非常詳細的長達幾頁紙的保密協定,然后就被要求上了指定的大巴。
機場“嚴苛”安檢,渾身上下無帶字標簽
“當時都不知道去哪兒,大巴直接把我們拉到了機場,還以為要坐飛機去外地。”教師們原本以為只是常規安檢,卻沒想到接受到了比登機還要嚴苛的多的安檢。
“衣服所有的夾帶,U盤都被扣,所帶的行李箱和衣物都要一點點細細檢查,全身上下以及所帶的物品沒有一點是帶字的,隨身也不能有紙和筆。”劉嘉回憶,除了這些東西,手機等電子通訊設備更是“違禁品”,所有老師的通訊設備都被臨時“收繳”。
通過安檢后,劉嘉一行并沒有上飛機,而是在相關人員的指引下,上了之前乘坐的大巴車,被大巴車拉著一路前行,繞了很遠,走了近兩個小時車程,才到達了一個群山環繞,一面是田野的山溝溝里的獨立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