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山腰封閉一個半月,至今不知是哪座山
“當時去的地方應該還是在濟南,但六年過去了,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我們當時是在哪兒。”劉嘉說,所到的地方應該是半山腰上的一個院落,建筑物是不高的樓層,有點類似賓館,但并沒掛賓館的招牌。院落里工作區、住宿區、餐廳一應俱全。“那個地方除了我們,沒有外人去,像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她笑著表示。
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當時四月二十七八日到達的她,等再出院子時,已經是近一個半月后的6月9日了。住進命題區后,命題教師們過上了像軍人一樣有規律的作息生活。“幾點上班,幾點休息都有嚴格的規定,宿舍區和工作區大門、小門處都有門崗,非休息時間嚴禁我們回宿舍休息。”而在住宿區內,每名教師都有一間獨立的臥室,工作區內可以隨意交流的他們,一進去宿舍區就進了自己的小環境,相互之間不能交流。保密局的工作人員還會時不時地突擊檢查教師們的宿舍,以防備宿舍里有不應該出現的紙。
工作強度像打仗,高考全部結束才“解禁”
與嚴格的作息環境一起到來的是繁重的命題工作。“工作環境也不是如同一般大家常見的光線充足的辦公室,工作室的所有窗幔都拉上,厚重的窗簾下,開著日光燈照明,在里面工作的教師們不能隨意走動,除了固定的休息時間,其余時間一直在研究、討論題目。”
命題組除了高中教師,更多的是大學教師,“在我們小組,大學老師負責具體出題,我和另一名來自其他城市的高中老師負責審題和磨題。”劉嘉回憶,雖然不負責出題,但是她們的工作強度和壓力一樣不遜色,每名教師命出一個題目,其余教師都要給出修改意見,“出一個好題,不是指改造一個題,而是需要創新一個題。”命題教師們需要查找鋪天蓋地的復習材料,以避開重題,保證題目出的不難也不能太容易,還不能有任何歧義,同時也得適合山東學生的學情。所以早上出來的一道題晚上往往就被改的面目全非了。由于時間緊張,命題組教師們幾乎天天都加班,題目沒成型前,基本晚上十一點才能回宿舍。
5月20日左右正卷出來后,他們又開始了緊張的備用卷出題階段,然后再次匯集各地的復習材料,查重,保證不能有重題,所有工作直到六月初才完成。“出題的過程就是一場戰役,身體不好的老師還真吃不消。”劉嘉說。
而結束命題后,教師們并沒有被通知即刻回家,而是繼續在“三步一崗、五步一崗”的警衛下生活,一直到6月9日上午(當時有基本能力測試)最后一場考試結束,在外人眼里“消失了很長時間”的劉嘉及其他教師才被允許回家。
“高考命題關系到千千萬萬的高考學子、也關系到社會公平問題,所以是一件非常嚴肅甚至嚴苛的事情,所以每一位參與的老師都是抱著虔誠的心去嚴肅、認真地對待,不會出一絲一毫地差池,每年高考順利地舉行就是對命題老師們最大的褒獎。”采訪最后劉嘉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