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農村廁所或有四大模式,一般農村地區沖廁只用半瓶水
那么,未來統一樣式的農村廁所會是什么樣?標準發布會上,企業代表之一、山東一公司技術質量部經理黃文泉告訴記者,“兩項標準是針對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的地下部分的,屬于小型整體式的環保型化糞池,適合農村家庭使用,可能是一家一戶,也可能是多戶共用。”
“北方寒冷的冬天,傳統的磚砌化糞池容易出現凍池現象,出現滲漏,而且開挖面積大,容易污染地下水,也容易滋生細菌和產生惡臭。”貝萊特空調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海云介紹,使用三格化糞池式或雙甕漏斗式廁所,因為造價低、無滲漏、密封性好,成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的優選。
“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工作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單個工程量小,總體工程量大。二是施工工藝簡單,施工標準高。三是建設時間短,使用管護時間長,涉及農民住戶切身利益。”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張健表示,為了確保改廁工作順利進行,省質監局在兩項產品標準制定過程中基本確定了要確保廁所設備使用壽命、使用過程無滲漏、嚴寒條件下不凍裂、實現糞便無害化處理、無后續污染、方便維護等總體要求。
“從結構原理上而言,三格化糞池稍好一點,由相連的三個池子組成,糞便在池子內經過30天以上的發酵分解與沉淀殺菌,第三池糞液會成為優質肥料。雙甕漏斗式化糞池也可以達到無害化處理。這樣的化糞池一年清掏兩次即可,每次沖廁用水僅為0.3-0.4升左右,相當于不到半瓶礦泉水的水量。總體上看,農村廁所沖水量僅約為城市水沖式廁所的1%。”
小廁所折射美麗鄉村大夢想,647.3萬農戶將受益農村如廁習慣待轉變
就在去年,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村改廁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2016-2018年,計劃每年改造200萬戶,到2018年底,完成約647.3萬農戶的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基本實現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確保改廁后,農村千家萬戶能夠用上安全、保質、耐久、衛生的廁所,廁所要不滲漏、不污染環境、異味要少、不能蒼蠅成堆。”政府部門發言人的一席話,讓在場所有人暗暗點頭。一位企業代表告訴齊魯網記者,“要實現這個目標,企業還有有自信的。產品質量可靠的話,用上50年、100年是沒有問題的。”
那么,使用新型化糞池是否需要老百姓自掏腰包?安裝了標準廁所之后,百姓生活還有其他變化嗎?企業代表們告訴齊魯網記者,如今各級政府對每套設備有數百元的補貼,并不需要百姓另外自掏腰包,“如果農戶愿意,可以出人幫忙,在安裝化糞池的過程中出力,另外,廁所地面部分的小房子也不屬于企業施工部分。”
另外,為數不少的村民們習慣了之前上廁所的方式,他們在適應新型廁所的時候,或許會經歷一定的適應期。“打個比方,新廁所要求農戶不能把手紙投入化糞池,否則一是容易堵,二是影響內部細菌和微生物,不能達到無害化處理糞便的要求。”政府部門明顯也考慮到了這一問題,耿慶海在發布會現場懇請媒體幫助,“我們準備用各種宣傳方式,逐漸推動農村如廁觀念與習慣的轉變,努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