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6月3日訊(記者 李兆輝)3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吹風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娥首度公開“省管企業所屬僵尸企業”數量為321戶,涉及職工121023人。截止今年5月底,山東省國資委已完成處置或接近完成處置的企業共36戶,4戶企業正在轉讓,3戶企業已破產立項,77戶正在進行清產核資審計。
這321戶“省管企業所屬僵尸企業”,是指連續三年虧損且扭虧無望、已經停產停業或半停產、資不抵債喪失造血功能的“僵尸”企業。
李娥介紹,經摸底,山東目前“省管企業所屬僵尸企業”共321戶,實收資本271.92億元,所有者權益-24.83億元,涉及職工121023人。通過深入分析企業虧損原因,按照“培育整合盤活一批、資本運營做實一批、關閉破產退出一批”的原則,明確了“僵尸”企業分類。
按照“兩大一少”(虧損額大、債務量大、需安置人員少)原則,山東省國資委組織省管企業遴選了第一批擬完成退出的125戶“僵尸”企業名單,這批企業實收資本44.46億元,所有者權益9.95億元,2015年虧損14.96億元,涉及職工2.02萬人。
至于如何處置“僵尸”企業,李娥說,山東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省管企業虧損面降低到20%以內,用三年時間完成321戶“僵尸”企業處置的工作目標,其中2016年125戶“僵尸”企業實現退出,虧損面、虧損額同比下降30%。圍繞這一目標,山東省國資委成立了“僵尸”企業處置和虧損企業治理領導小組,建立重點“僵尸”企業、大額虧損企業掛牌督辦制度,定期跟蹤工作進展情況。同時按照“市場運作、立足盤活、應退盡退”的原則,指導省管企業一企一策制定處置方案,實施分類分批處置,積累了一批成熟經驗。例如,連續11年虧損的山東能源淄礦集團埠村煤礦,通過實施煤炭“收縮戰略”,果斷關井閉坑,妥善分流安置人員,轉型發展優勢非煤產業,加快由“依托煤”向“擺脫煤”轉變,2015年當年止虧5300萬元,非煤企業實現利潤6824萬元,12年來首次實現盈利。
李娥透露,下一步,山東將健全協調處置機制,統籌協調“僵尸”企業處置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切實解決省管企業辦社會、統籌外費用負擔過重等問題;加大對省管企業去產能工作的支持力度,協調金融機構加強信貸管理等。盡快配套完善稅收優惠、債務減免、職工安置、保險并戶、土地處置、產權變更、工商注銷、破產清算、社會職能移交等相關政策,指導省管企業在堅持“三個一批”分類分批處置的基礎上,探索跨企業整合重組處置模式。協調省管企業之間對同類資產進行兼并重組,加快盤活“僵尸企業”原有的土地、廠房、設備、專利權、商標權等有效資產。研究制定省管企業“僵尸”企業處置專項考核辦法,制定與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薪酬和評先樹優緊密掛鉤的獎勵政策,建立工作督查機制,與各省管企業逐戶簽訂“僵尸”企業處置目標責任書,落實好企業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