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看書相比,伴著著電腦長大的孩子也不在少數(shù)。調(diào)查中,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玩電子產(chǎn)品習慣。隨著這些產(chǎn)品不斷更新?lián)Q代,原本許多“線下”玩游戲的孩子轉到了“線上”,成了新一代的低頭族。專門面向兒童的電子產(chǎn)品也紛紛面世。
蘋果店內(nèi)玩游戲的孩子占三成
5月29日下午,7歲的彬彬在媽媽的陪伴下在恒隆新開的蘋果直營店挑選生日禮物。半個小時后,抱著一臺價值3300元的ipad mini4走出商店。“這是他的第二個平板了,之前那個是個mini2,用了兩年多,是時候給他換個新的了。這學期表現(xiàn)不錯,我和他爸爸就想買個禮物獎勵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看到,在蘋果直營店中,七八歲的孩子成了重要的顧客,玩手機、pad 的人里孩子能占三成,很多孩子夠不著甚至踮著腳玩,熟練程度不亞于成年人。
“開業(yè)這幾天,平時晚上或周末,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產(chǎn)品,常常是一人一臺玩挺長時間,也有些人直接給孩子購買,其中以pad居多。”一店員介紹。
店員稱,目前帶著孩子來選電子產(chǎn)品的以年輕父母居多,很少有爺爺奶奶帶著還子來買的。“50歲以上的人往往視電子產(chǎn)品為洪水猛獸,讓孩子遠離還來不及呢。倒是年輕的父母,他們就是玩著手機電腦長大的,在這方面自然就好些。”
3歲孩子玩手機,視力下降了0.2
郭女士的兒子一一今年剛滿3歲,早已學會了挨個點手機屏幕上的那些花花綠綠的圖標,這讓郭女士苦惱不已,“原本沒注意這些,只是拿手機逗他玩過,或是想吸引他的注意力,結果現(xiàn)在只要手機在他視線里,他就要搶過來玩,否則就哭,魔性太大了。”
郭女士說,她上個星期帶孩子體檢時,一一的視力已經(jīng)下降了0.2,把她嚇了一跳,“現(xiàn)在家里幾個大人輪流盯著他,這個年紀不能再讓他玩手機了,否則可能耽誤孩子一輩子。”
齊魯晚報記者在電子產(chǎn)品店和圖書館詢問了近十位家長,都表示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手機、電腦的現(xiàn)象,且在低幼兒童中時間更長,每天幾乎都在兩小時以上。“家里有很多玩具,也有撕不爛圖畫書,可孩子就喜歡點平板和手機玩,我們有時稍微顧不上她就能一直玩下去。”一位家長表示,平時自己都把這些東西藏起來,避免讓孩子看到。
一位家長表示,他的孩子每天會花三四個小時在平板上看童話故事,玩益智游戲。這種情況,在孩子班級里非常普遍。“幾個小孩兒湊在一起玩兒,經(jīng)常是人手一個平板,QQ號早都有‘太陽’了。”
當著孩子面家長玩手機成常態(tài)
80后的彬彬媽媽和老公都是不折不扣的低頭族,她稱,夫妻倆晚上基本是一個刷朋友圈看電影,另一個看球打游戲。兩口子這種生活方式也“遺傳”給了彬彬,彬彬做完作業(yè)后喜歡在pad上看動畫片,或者玩一會兒游戲再睡覺。“白天忙完工作回到家,就想好好歇歇,也沒什么別的娛樂方式,但考慮到孩子,不會讓他參與到我們倆玩的東西中來。”彬彬媽稱。
有的家長因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了孩子,也有家長認為使用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不乏好處,對于孩子越來越“低頭”,不少年輕的家長覺著不是啥問題。“我們接受的很多信息,都是來自手機電腦平板等,沒必要限制孩子這方面的需求。”同為80后父母的小王這樣認為。
但小王對孩子玩的東西進行了嚴格篩選。他覺著孩子打的一些游戲,即使表面上看能鍛煉反應等綜合能力,但時間一長就會形成機械記憶和重復,很難達到效果。“還是通過電腦學點知識比較靠譜。”
專家建議:讓網(wǎng)絡變成工具而非必需品
對于孩子從小玩電子產(chǎn)品,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徐偉教授認為,孩子年齡小,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傾向于直接感知、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學習,電子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有其合理性,但長時間使用就會形成習慣和依賴,甚至成癮,“成人理性和自控能力強,孩子一旦被吸引很難擺脫出來,在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和興趣都會大大下降。”
“造成的損害有生理上的,國外有研究驗證,每天長時間玩電腦會造成嚴重的視力損害,而且一旦被電腦吸引,孩子更喜歡宅在家里,不利于他們體能的發(fā)展。”徐偉稱。
有些家長認為可以讓孩子通過上網(wǎng)拓展知識面,對此徐偉建議,網(wǎng)上的信息多碎片化和淺閱讀,最好引導孩子多讀經(jīng)典,系統(tǒng)地學習。“家庭教育是兒童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書香氛圍,陪著孩子多閱讀。這個時代和網(wǎng)絡脫節(jié)是不可能的,但應讓網(wǎng)絡變成一種工具,而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