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濟南經十東路章丘段,一輛裝有22噸液化氣的罐車翻車后起火。5月23日下午,記者從現場了解,盡管已過去了24個小時,這輛油罐車仍在燃燒中,但火勢已有所減弱。此類事故強行撲滅明火,極有可能造成液化氣罐發生爆炸,所以最安全的搶險方式,就是讓泄漏的氣體自然燃燒。目前,奮戰了一夜一天的消防官兵仍在持續噴水降溫中。

  罐車側翻起火,裝有22噸液化氣

事故現場路段封閉事故現場路段封閉

  5月22日下午5點多,一輛遼寧牌照的重型罐車從濟南石油分公司運輸了22噸液化氣經由309國道前往位于淄博的齊魯石化。結果罐車行駛至309國道494公里處、山東旅游職業學院門口時因躲避其他車輛不慎發生側翻,導致罐體開裂、液化氣外泄并起火。所幸駕駛員及時逃離現場,也未造成其他人員傷亡。

  事發后,章丘市公安局、消防大隊、安監、交警、環衛局等多部門聯動,并對相關路段進行了封閉,疏導車輛、繞行城區其它道路。濟南公安消防支隊六個中隊的消防官兵、四十多輛消防車迅速趕赴現場處置。

  由于液化氣車罐內壓力較大,加上外部已經著火,如果罐體溫度不斷增加,罐內氣體急劇膨脹的話,就有發生爆炸的可能。為此,現場消防官兵兵分兩路:一路架設水槍、水炮靠近起火的罐車噴水降溫、控制火勢,一路專門負責確保水源供給。

  5月23日下午6點,齊魯晚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經過救援人員24個小時的努力,罐車雖然仍在燃燒,但火勢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有所減弱。

  只能噴水降溫,對空氣污染非常小

  對于市民“為何不將大火直接撲滅”的疑問?齊魯晚報記者從現場參與救援的消防官兵那里得知:此類事故若人為強行撲滅明火,極有可能造成液化氣罐發生爆炸。最安全的搶險方式就是讓泄漏的天然氣自然燃燒殆盡,并在此過程中持續噴水降溫。

  齊魯晚報記者也了解到,2009年12月,在陜西西商高速公路上,就發生了類似的一起事故。一輛江西牌照的液化氣罐車與一輛運煤的大貨車追尾后,車頭突然起火并引燃罐內液化天然氣。事發后,救援人員采取了同樣的方法。當時,罐車上載有19噸液化天然氣,全部自行燃燒完,需要一天多的時間。

  為了能持續噴水降溫,有效控制車體的溫度過高,現場救援人員采取輪流值守,以便對泄露燃燒點的情況及時盯防到位,以防溫度過高發生爆炸,“渴了餓了,喝礦泉水就盒飯;累了,就在附近的綠化帶里和衣而睡”。

  至于液化氣如此長時間燃燒是否會造成空氣污染,事故現場一名相關專業人士介紹,液化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屬于潔凈能源。無色、無味、無毒且無腐蝕性,燃燒后對空氣污染非常小。由于液化天然氣自身的特點,燃燒后的成分主要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對空氣污染非常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