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四:
濟南的霧霾為何難治?
大概從2012年左右,經過科學普及,人們才開始認識霾的危害。經過這么長時間,霾沒有徹底被人們打敗,尤其是上個冬天似乎霾又卷土重來,讓大家又恨又怕,為何濟南的霾老是賴著不走呢?
這首先要從濟南地勢說起。濟南南高北低,呈淺碟狀構造,位于泰山山脈的北緣,由此引起的山風和谷風對濟南市地區的局地環流有著重要影響,也就是說這種地形不利于空氣流通和污染物擴散。
在氣象方面,濟南的風速小,平均風速3.2m/s,靜風頻率接近8%;利于霾產生的逆溫的出現概率為33.0%-67.8%,平均強度為0.96℃/100米,逆溫層平均厚度為269米,也就是說濟南上空時不時會出現一個大鍋蓋,把濟南變為“穹底之下”。
但最主要的還是濟南污染物排放量大。濟南的面積是7998平方千米,比紐約、倫敦和東京加起來都要大,但2014年濟南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竟然是這三座城市的5.1倍。
濟南的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煤炭與焦炭消費占能源的56%;終端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比例大于70%;濟鋼等9家重點企業,一年消耗煤炭816.3萬噸,占全市的44.1%,且位于市區;鋼鐵等四大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32%左右,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排放量分別占工業排放量的43%、47%和89%。
另外,市區約35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未實施集中供熱,其中相當一部分通過燃煤散燒取暖,這也加劇了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