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就是將骨灰裝入可降解的紙盒內,不留墳頭、不立墓碑、不記逝者姓名,埋存于樹木的根部。這既可讓逝者入土為安,又不占用土地資源,是綠色環保的殯葬方式。19日,威海市首次骨灰樹葬活動在金山公墓舉行,5位逝者骨灰被葬在新開辟的樹葬區,長眠于塔松下。

在逝者家屬注目下,公墓工作人員將逝者骨灰盒放入塔松下的墓穴中。在逝者家屬注目下,公墓工作人員將逝者骨灰盒放入塔松下的墓穴中。

  回歸自然是最好歸宿

  5月19日是威海市首個集中樹葬安葬日,當日為5名逝者舉行了樹葬儀式。早上8點,逝者家屬陸續持本人居民身份證及已被注銷的逝者戶口簿或有關逝者為威海市區戶籍的證明,到業務大廳填寫《樹葬登記表》,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樹葬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倡導綠色殯葬,樹立文明新風,減輕群眾喪葬負擔,今年,威海對市區范圍內常住戶口逝者實行免費樹葬政策,逝者家屬辦理手續時需要相關證明,自明年1月1日起,威海將由物價部門核定樹葬收費價格,并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成本價格開始收取樹葬費用。

  辦理好手續后,逝者家屬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將逝者骨灰裝到樹葬專用盒中,并粘貼標識卡片進行封裝。樹葬專用盒與普通的紙盒相似,由白色的可降解材料做成,屬于生態骨灰盒,逝者安葬后,真正回歸大自然。按照登記的順序,每一位逝者都有編號。逝者家屬將裝好的生態骨灰盒送往樹葬區,按順序號在公墓指定位置依次下葬。

  沒有喧囂的葬禮,沒有厚重的墓碑,一捧黃土,一束鮮花,整個樹葬儀式莊嚴而肅穆。由于不能立碑,怕記不住位置,一位逝者家屬在一棵塔松上掛了一個雕刻著蛇形圖案的木雕,希望以此記住親人的位置?!笆耪叩玫桨蚕?,我可以放心了。”一位逝者家屬說,人難免有落葉歸根的想法,傳統墓地至少要占地1平方米,既占地又昂貴,樹葬可以體現回歸大自然的形式,既不占用土地資源,還可綠化荒山,這也是逝者的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