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有效供給,創新和基礎設施都要跟上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需要通過科技創新等措施,拿出有效供給的產品,又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為創新鋪好道路。

  濰坊歌爾2015年收購智能穿戴公司MobvoiInc12.5%的股權,讓傳感器生產上了一個大臺階,能夠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訂制腕帶類、頭戴類設備??偼顿Y25億元的智能設備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2017年底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70億元。

  高福一對此分析說:“現在我省的海爾、紅領等企業,憑借自己的實力走上個性化生產,歌爾等企業通過海外并購也走上這條路,但大部分企業因為沒有科技、資金實力,還在按原來的模式生產?!?/p>

  《意見》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提出補長創新短板。對新升級為國家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工程實驗室等創新主體,擇優一次性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獎勵。類似含金量極高的政策,有十幾項。

  “互聯網+”時代,要適應新的創新模式。省經信委科技處處長孫京軍,前些天接待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孫冬柏。讓孫京軍意外的是,孫教授臨走前提出到山大二附院走走,他們有個互聯網方面的合作項目。這是一個跨界融合創新,醫院、廠家、理工院校一起碰撞,研制新產品。

  孫京軍說,當下我省這種跨界融合創新還很少。記者在《意見》找到了這樣的表述:

  打造各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壯大一批產業技術聯盟。這讓人看到了我省跨界融合創新的前景。

  提供有效供給,基礎設施要跟上。“互聯網+”時代,需要加大互聯網普及率。省發改委副巡視員趙鋒說,山東將提速“三網”融合,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全省互聯網普及率將達到50%以上。

  山東運輸方式齊全,但銜接不夠緊密,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交通樞紐大多獨立、分散建設。高福一說,這些短板不利于社會大生產的高效運行。為此,《意見》提出,我省將建設“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的路網。

  城市基礎設施是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公用設施服務水平的基礎。濰柴中速機企業在濰坊濱海新區,但職工還住在市區。由于沒有軌道交通,每天有60多部車運送3000多名職工,來回近兩個小時車程,一年費用就是200多萬元,費時又耗財力。類似的故事一再說明,軌道交通滯后確實是我省城市建設的一大短板。

  如何將短板補長?意見提出推進濟南、青島、煙臺、濰坊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等城市建設“十大系統”,這些舉措讓人眼前一亮。記者發現,《意見》中涉及補短板的任務、政策是最多的,趙鋒說:“這既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全省發展的清醒認識,又體現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原文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