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會故事集》,厚重如兩塊磚頭,散發著油墨清香,薈萃的500篇優秀故事,精選自全國3387篇應征作品。作者有名家教授,也有普通百姓;有城市居民,也有鄉野村夫。這套叢書,是山東去年發起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征集活動”的成果之一。山東像抓經濟工作一樣抓文化建設,秉承“項目化”思路,把文化建設“虛功”實做,讓優秀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著。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強調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導,山東積極完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頂層設計,以“項目化”思路整體推進。經過兩年多精心籌備,今年初,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等6部門聯合,正式推出7類31個“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重點項目。

  每一個項目都非無本之木,而是擁有實物載體。以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為例,山東在城市、鄉村建成儒學講堂8300個,已開展活動3.32萬場次;全省建成道德講堂56025所,覆蓋所有縣(市、區);孔子學堂已在十余個省份落地,共330多所,其中山東占半數。

  每一個項目都非新起爐灶,而是基于多年積累。始于2007年的“四德工程”,在全省豎起9萬多塊善行義舉“四德榜”,記錄下3000多萬件次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2014年4月,中宣部在曲阜召開現場會,推廣山東經驗做法。

  每一個項目都非蜻蜓點水,而是投入真金白銀。僅2015年,山東省級財政就新增加1億元資金,支持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特地將繁榮發展先進文化列入“十三五”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經過幾年努力,成就喜人。“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各項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其中,尼山圣境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64億元,宮像區孔子像、大學堂以及孔子博物館完成主體封頂。

  為留住鄉愁,山東發起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納入考核范圍的105個縣(市、區)已基本完成縣域歷史文化展示工作。在鄒城市上九山村,老院落、舊街巷被完整保存,并得到保護修繕。上了年紀的老人格外吃香,成為展示民俗民風的“形象大使”。

  在山東,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蔚然成風。幾年來,山東大學等院校、機構的儒學研究專家、教授走出書齋,“背著干糧替孔子打工”,深入鄉村社區,教化一方。泗水縣北東野村,過去小偷小摸成風,如今村風大變,敞著大門安心下地。去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會”征集活動中,山東各地上自耄耋老人,下至中小學生,都踴躍投稿。

  “尼山世界文化論壇”走出國門,先后開展儒家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猶太教文明、印度文明、巴哈伊文明等世界文明對話,累計組織學術演講和文化對話交流活動100余場,在國際上產生廣泛影響。根據《實施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工作方案》,山東力爭在5年內基本形成完善的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普及教育、保護傳承、實踐養成、傳播交流、轉化創新體系,呈現整體推進的戰略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