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做家務就最愛洗衣服
一寫學做飯最愛西紅柿炒雞蛋
中學生寫作文盲目煽情致內容虛假、空洞,小學生雖然寫作情感還沒那么充沛,但對于寫作文這件“痛苦的事”,不少孩子也十分應付。
記者采訪了幾位小學不同學段的語文老師,他們感覺,現在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周末的時間大都在各類興趣班和輔導班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少,也不會觀察生活,日常與父母等家人交流也不多,所以素材積累不夠。
一位有著近30年教學經驗的語文老師告訴記者,她剛當老師時,看學生們寫作文,說起做家務活,八成以上學生都會寫洗衣服,一雙襪子恨不得洗10分鐘,能寫三四百字;一說做飯或者“第一次……”,全班學生都做西紅柿炒雞蛋?!艾F在這些學生都做父母了,他們的孩子也上學了,這兩樣‘技能’得以傳承,現在的孩子一說做家務還是洗衣服,一說做飯還是西紅柿炒雞蛋。”
小學生如此,中學生也是?,F在中考作文都是命題作文,要求內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很多學生為了圖省事,會在日常寫作訓練時摘抄整理一些名人名言或者文字優美的散文片段,抑或收集一些較為常見的生活素材,看到合適的題目就套用?!疤子玫臏蚀_勉強能通過,但有的學生真是生搬硬套,內容顯得不真實,刻意煽情?!币粺狳c初中語文老師說。
“比如,描寫親情的,就一定要寫父母生病或親人去世;描寫友情,就說和同學吵架,然后又懷念同學怎么對他好,最終兩人和好如初;描寫風景,一定要套用大段的散文和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