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原駐地,如今變為宿舍樓。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原駐地,如今變為宿舍樓。
奎虛書藏,曾舉行侵華日軍山東戰區簽降儀式。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奎虛書藏,曾舉行侵華日軍山東戰區簽降儀式。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

  今年是“五三慘案”發生88周年,每到5月3日,濟南上空凄厲的防空警報聲鳴響時,總會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炮火連天、民不聊生的年代。這一天,會有很多單位、學校和市民,來到五三慘案紀念碑、蔡公時紀念堂等代表性地點,或寄托哀思,或教育下一代勿忘國恥。其實,當年日軍實施暴行的地方,在泉城還有不少,記者探訪多處發現,它們大多現已被賦予新的功能,但無論如何使用,它們都是人們不能忘卻的紀念。

  蔡公時紀念堂每年“五三”接待參觀者五六百人

  在經四路與小緯六路交界口西南角,佇立著一座2層小樓,這里的建筑風格頗具西洋韻味,彰顯著它的與眾不同。通過門外掛著的牌匾,人們可以知道,這里叫蔡公時紀念堂,也是“五三慘案”中蔡公時的殉難地。

  5月1日下午2點多,記者走進這棟小樓,蔡公時紀念館位于2層。場館正中央,肅立著一尊蔡公時的半身銅像,背景墻上方還寫有“外交史上第一人”字樣。

  其實,這座建筑正是當年蔡公時的辦公地山東交涉公署,他也是在這里被日軍殘忍殺害的。直到2011年5月3日,蔡公時紀念館維修保護工程正式啟動,次年5月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

  記者看到,平日館內參觀者并不多。“‘五三’當天人會多一些,很多單位和學校等團體組織來參觀,有的單位更是每年都來。”根據場館參觀記錄顯示,去年5月3日,紀念館參觀者達560多人。

  工作人員表示,紀念館開放4年來,對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尤其是年輕人,通過了解先烈的事跡,也能從中獲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