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親朋好友家里有了喜事,上門道個喜,隨個份子錢,是中國人的傳統禮節。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隨禮該隨多少,卻讓很多人頗為糾結:隨多了,經濟上負擔不起;隨少了,情面上似乎過不去。

  然而,在南太合村村民眼里,這卻不再是什么令人煩惱的事。“辦喜事就是圖個熱鬧、喜慶,錢多錢少都一個樣。”看似簡簡單單一句話,其中的道理卻越品越有味。

  他們對5角“干份子”的堅持異常執著,甚至可以說有些執拗。多了的就退回去,哪怕只是多了幾分錢。更重要的是,辦喜事的人家絲毫沒覺得退了錢會傷彼此之間的和氣,反而認為“咱們村的規矩就是不能多留,大家都是五角錢,咱不能例外?!?/p>

  在采訪中,村支書拿出幾本當地的禮金簿。印在那封面上的一句話讓記者感觸頗深:“禮是您心底深處帶給我們最大的祝福,也給我們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樸實的一句話,正如南太合村質樸的村民和淳樸的民風。當時,在場的一位老黨員笑著附了一句:“禮輕情意重嘛。”我忽然感到,這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禮在當下的最好注解:“禮”不是排場,不是奢華,而是一種真摯的祝福、純凈的感情。

  村民口中沒有大道理,也沒有豪言壯語,他們所做的,就是用默默的行動、代代的堅持把老一輩立的好規矩傳承下去。哪怕這個規矩在有些人看來已經有點“老土”、“不合時宜”,但村民們卻實實在在體會到了它所帶來的和諧氛圍以及濃厚感情。我想,這應該就是堅守的意義所在吧。

  專家點評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

  “5角份子錢”的規矩為基層移風易俗實踐提供了新典范,為破解人們生活中的“人情困境”提供了新思路。當今,5角錢確實“少”得可憐,但這個規矩的價值卻是任何金錢都無法替代的。這種做法,既讓“份子錢”真正回歸本義,彰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又讓人情交往更加淳樸,不再成為一種心理負擔。這些年來,一些基層干部因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或借機斂財而觸犯紀律的紅線,其中有不少人就是被所謂的“人情”拉下了水。南太合村30年的實踐表明:不管是觀念改變,還是行為約束,推進移風易俗和正風肅紀,難在革新,重在堅持,關鍵是要尋求社會共識,讓大家都認同新觀念并形成行為規矩。與此同時,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把好的觀念、好的風尚、好的風氣傳承下去,進而形成常態。

  來源:新華報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