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4月19日訊(記者 趙兵 通訊員 孔進 馮曉春)大眾網記者從山東省財政廳獲悉,近日,山東省2016年一季度空氣質量生態補償結果出爐。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修改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的通知》和各設區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數據,省級及時兌付生態補償資金3385萬元,其中淄博、濱州、德州等15市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同比改善,共獲得省級補償資金3937萬元,濟寧、棗莊2市由于空氣質量不同程度出現同比惡化,分別繳納省級賠償資金456萬元、96萬元。
從山東全省總體情況來看,一季度全省空氣質量同比向好,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已顯成效。全省一季度大氣環境質量較同期有所改善,細顆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四項污染物濃度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2.2%、3.8%、18.2%、8.2%,說明自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大氣法以來,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
從各市情況來看, 17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進展不均衡,要完成規劃確定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仍需下大力氣加大強度。獲得省級補償資金的15市中,淄博、濱州、德州受獎額度最高,分別達到574萬元、568萬元和408萬元,其中淄博市細顆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四項污染物濃度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改善了12.75%、8.05%、24.11%和6.25%;而被罰金額最高的濟寧市(-456萬元),四項污染物濃度同比分別惡化了17.89%、4.71% 、-2.60%和5.88%。這也說明,各市采取的大氣污染防治舉措在強度與成效上仍存在較大差異。2016年,淄博市狠抓生態淄博建設,將煤炭清潔化利用、治理散煤燃燒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著力點,出重拳治理生態環境,作為首個省級工業綠動力計劃試點市,該市2016年各項綠動力提升工程項目建設步伐大幅加快,目前已完成投資21.49億元,高效煤粉制備、陶瓷集中制粉、集中煤制氣等一大批重點項目也將在年內建成投產,“工業綠動力”成效正在逐步顯現。
從17市第一季度空氣質量情況來看,距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仍有不小差距,這也充分說明當前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環境資源約束趨緊、大氣污染防治治理任務艱巨、執法監管機制有待完善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短板仍然存在,燃煤、工業、揚塵、機動車等污染治理程度存在薄弱環節,因此各級各部門應堅持以中央和省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為指導,以貫徹落實新大氣法為抓手,繼續下大力氣加大強度,堅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持久戰和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