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警方查處山東疫苗案現場

  解說:2015年4月,濟南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查處龐氏母女倉庫,才揭開這個售賣款項達3.1億元的違法經營疫苗案。從疫苗生產企業、疫苗批發企業,到像龐某這樣的“竄貨”的,推向市場的二類疫苗,流通鏈條變得更長,更復雜,牟利的空間也變大了,但是相應的監管卻沒有跟上。

  同期:劉鑫 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不是我們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而是多個環節都出了問題的結果,其實我們多個環節的監管都沒到位,所以最后才發生了這個慘劇。

  解說:本周,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草案)》。二類疫苗將使用省級平臺統一招標,采取競爭性招標方式,限制加價或者明確加價范圍。取消疫苗批發企業經營疫苗縮短了流通鏈條,將有利于監控。

  同期:劉鑫 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這次事情發生過后,那么多的人受到處理,體現了行業性、系統性的特點,那這個行業性、系統性的特點其實也反過來也說明我們的某些機制,某些制度的設計是存在瑕疵,存在問題,所以要改變這個問題恐怕要從制度層面做工作。

  解說:在目前的背景下,把二類疫苗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集中采購,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好的替代模式。畢竟在這次“山東疫苗案”中,一直堅持二類疫苗集中采購的上海就沒有問題疫苗流入。但是,再次把二類疫苗采購高度集中,是否會引發新的腐敗也是大家所憂慮的。

  同期:陳濤安 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師:對于解決山東疫苗事件,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一種手段,但是說這種方式,作為一個長效機制來運行還值得商榷。

  解說:雖然新通過的《疫苗管理條例》增加了透明度和程序公開,并需要經過相應的招投標程序。但是對于老百姓自掏腰包打的二類疫苗回到集中采購,能否真的做到不是大家逐利的目標。

  同期:劉鑫 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這些制度,這些措施,在實踐層面,我們下邊貫徹的力度怎么樣,實施效果怎么樣,恐怕也有待考察。

  同期:薛瀾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現在不要有一個錯覺,只要是市場一定會出亂子。那我覺得這個其實也是不對。市場經濟不會自然形成一個非常良好的市場,它需要有合理監管。所以怎么樣把這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監管體系建立好,這其實是我們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

  白巖松:在此次山東濟南疫苗系列案發生后,人們一方面憤怒,另一方面擔心,怕疫苗失效而耽誤著自己或孩子防病,這等于另一種危害。畢竟這次案件,涉案金額就有5.7億,可以想象過去五年間流入市場的非法疫苗數量有多大。不過,最新的消息公布稍稍可以讓人松口氣,專家組對查扣的12個品種、32批次產品進行質量檢驗,已完成了19批次樣本檢驗,其中17批次的效率指標全部合格,一個不屬于疫苗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效力不合格,另一種也是不屬于疫苗的狂犬免疫球蛋白效力合格,但大小蛋白分布指標不合格。那么這樣,我們就可以放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