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文化強省建設邁上新臺階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甫一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即來到山東視察指導工作,要求山東銳意改革、敢創新路,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走到前列。

  “這幾年,我們按照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終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切實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努力推動各項改革落地生根。”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說,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姜異康書記主持下召開了20次會議,審議了80多個實施意見和方案,各項改革協調推進、不斷深化。

  2015年,山東順利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過去五年,年均經濟增長9.4%。去年全省經濟總量達到6.3萬億元,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人均1.03萬美元,比2010年增加4000多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29億元,比2010年增長1倍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45元,五年年均實際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0元,年均增長10.1%,城鄉收入比由2010年的2.70縮小到2.44。山東經濟文化強省建設邁上新臺階。

  “上述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堅決貫徹執行中央‘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郭樹清說,“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是內在融合、有機統一的整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經濟發展要上臺階,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都要達到新的更高水平。全面深化改革雖然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引領,但其他各領域都要改進和完善體制機制。全面依法治國,必然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全面從嚴治黨,更是關系到國家各項事業成敗的關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黨的領導必須是統籌全局、協調各方,在各個領域都堅強有力。

  農村改革銳意進取

  山東是農業大省,2015年農業總產值達到9549.63億元,居全國第一位。山東農村改革歷來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的多項改革依然引領全國風向。

  作為全國首批3個試點省之一,山東自2013年開始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目前全省95.7%的村(社區)完成了預定任務,已進入檢查驗收和成果應用階段。同時,我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全省農民合作社15.4萬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300家。

  作為全國4個試點省份之一,我省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大力發展土地托管服務。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截至2015年底,我省已建成運行縣級以上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流轉中心94個,在109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在13個縣(市、區)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試點。

  “好鋼要用到刀刃上。只有把有限的資金用到老百姓最需要、最盼望、最受益的項目上,才能真正發揮涉農資金的效益。”萊蕪市委書記王良代表介紹,為解決涉農項目資金投入分散的問題, 2013年萊蕪市率先開展了涉農資金整合工作,將各類涉農資金約37項整合集中用于支持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和重點產業發展,有力地放大了涉農資金的集約效益。2014年,我省又選擇22個縣(市、區)開展了涉農涉水資金整合試點,將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等4項性質相同、內容相近的資金整合起來,集中用于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收效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