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
從產業結構看轉調升級
“產業結構向高端高效發展”是綠色發展的題中之義。
以前說起濟寧、棗莊、東營、淄博的經濟支柱,首先就會想到煤炭、油田、化工;現在再看,不能不提濟寧的信息產業、棗莊的臺兒莊旅游、東營的大飛機基地和淄博的工業技改。
濟寧因煤而興,卻也因煤而痛,采煤塌陷地以每年4萬畝的速度遞增,已有塌陷面積63萬畝,占全國的22.8%。時任代市長傅明先在報告中明確表示,濟寧以信息產業為龍頭推動經濟轉調升級,惠普、中興、甲骨文等知名企業已集群式落戶,今后將集中扶持100家重點信息產業企業,使其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棗莊市市長李峰表示,棗莊順利通過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中期評估,累計獲得扶持資金64億元。東營市市長趙豪志表示,“十三五”是東營資源城市轉型攻堅期,要加快國產大飛機試飛基地建設,積極發展航空產業,盡快形成新的發展支撐。
春節剛過,淄博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獎懲兌現大會,全市770家企業1594個項目,獲得“工業強市30條”獎勵扶持資金13.99億元,重點用于龍頭企業培育、骨干企業實施并購重組項目等。市長周連華表示,要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為導向,加快化工、機械、建材、冶金、紡織等五大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實現新材料、電子信息等五大新興產業倍增發展。
青島的“藍色硅谷”已見成效,財富管理初具規模;煙臺、威海在中韓自貿區建設上先行先試;濰坊的濱海產業形成集聚發展;日照則把旅游業提升到與工業同等重要的位置;菏澤發展農村電商,在全省率先實現購銷順差……
省科學院研究員周勇表示,“山東產業結構偏重,17市轉調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將奠定全省經濟持續向好、健康發展的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