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海晏門街北側,只有一家收廢鐵的廢品回收點在開門在濟南海晏門街北側,只有一家收廢鐵的廢品回收點在開門

  廢品回收行業一向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之一。近兩年,這張晴雨表低位行走,不少走街串巷的“破爛王”關門歇業了。因為,經濟不景氣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飯碗。“利潤率沒變,但是利潤低了很多”。

  “好的時候, 一月能掙六千多”

  濟南的海晏門街是頗有名氣的回收廢品一條街,前幾年繁忙的時候,街上有十幾家廢品回收點。一輛輛的小三輪車,載著收來的廢品,被運送到這里的廢品回收點,而后再轉運至其他地方。但是,現在的海晏門街上,已經有不少廢品回收點關門了。

  25日上午,記者在街上走了幾趟,發現大概只有八九家廢品回收點正常營業,來送廢品的也比較少。“經濟不景氣,關門關得厲害,前幾年,街上光是收廢鐵的就有三家,現在就還有一家了。”一位在海晏門街住了幾十年的大爺說。

  二十多年前,王師傅就在柳行社區收廢品,他經歷過廢品價格最高的時候,也經歷了廢品價格最低的時候。“最好的時候,是2008年奧運會之前,廢鐵一斤兩塊錢,廢報紙一斤一塊一。”王師傅回憶,“那時候是真好啊,一個月能掙六千多”。

  回想北京奧運會之前,王師傅還記得,那時的報紙很厚,一份報紙差不多就是一斤,街上的報紙一份賣5毛錢,而賣到廢品回收點上,一份能額外賺6毛錢,所以很多賣報紙的就直接把報紙打包運到廢品回收點,將還沒走上市場的報紙當廢品賣。而現在廢報紙的價格是5毛錢一斤,比之前低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