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現場“滾”元宵。齊魯壹點 記者 萬兵 攝工作人員現場“滾”元宵。齊魯壹點 記者 萬兵 攝

  正月十五元宵節到了,除了看花燈,這個日子里必不可少的就是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但市場上卻幾乎被湯圓一統天下,傳統的手工元宵因為做工繁瑣、保鮮難等原因,如今已難覓身影。

  元宵湯圓難分清,超市湯圓唱主角

  臨近元宵節,不少超市紛紛展開湯圓促銷活動。在省城濟南一家超市的速凍食品區,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湯圓都擺了出來。

  其中既有傳統的黑芝麻、花生餡湯圓,又有紫薯、紅棗、榴蓮等比較新奇的口味。最近兩年,一些廠家還在湯圓外皮上做文章,出現了不少藕粉做皮的水晶湯圓,不光吃起來美味、看上去也賞心悅目。

  琳瑯滿目的產品中,唯獨難見元宵的身影。一位銷售人員稱,元宵和湯圓沒什么本質的區別,建議選擇喜歡的餡料就可以。正在選購湯圓的一位顧客也表示,從來沒在意過元宵節到底是吃湯圓還是吃元宵,至于這兩者到底有啥區別就分不清了。

  “小的時候吃的多是元宵,一般只有正月十五前后才見有人賣,皮沒有現在吃的湯圓這么薄,但吃起來口感更好?!笔忻裥埢貞?,元宵的餡料也挺豐富,還有五仁、巧克力等餡兒。

  濟南市民俗藝術館館長劉學斌表示,雖然有元宵和湯圓兩種不同的叫法,但多數人在名稱上已經是混用或者用一種叫法了。“元宵皮更厚,過去常見一些小手工作坊,用圓形的簸箕、撒上面滾出來?!眲W斌說。

  市面上湯圓占據霸主地位,這也讓很多年輕人多知道湯圓,不了解元宵。淘寶數據顯示,最近一段時間搜索兩種食品的人群中,傾向于“湯圓”的基本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體,50歲以上的群體則更鐘愛“元宵”。從地域上看,包括山東在內,北方地區更喜歡元宵,南方多選擇湯圓。

  做工繁瑣保鮮難,手工元宵難覓

  都是口味相似的食品,湯圓漸漸占了主導,元宵卻難覓身影。對此,十多年來一直堅持做傳統手工元宵的陳帥給出了解釋。“湯圓是像包餃子一樣包出來的,但元宵是要滾出來。滾元宵比包湯圓工序上要繁瑣得多。”陳帥說。

  “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做餡,有十幾種,包括山楂、黑芝麻、桂花、五仁、八寶、果仁、紅豆沙、綠豆沙等?!标悗浗榻B,在這方面,元宵和湯圓并沒有太大差別。

  但接下來的工序就開始復雜了。以黑芝麻餡的元宵為例,首先要把黑芝麻炒熟,然后放上江米面、糖以及其他一些作料摻在一起,攪拌均勻后需要用手搓成長條,再一小塊一小塊地做成圓粒。

  然后,用可以漏水的笊籬等容器盛著這些已經是小圓粒的餡兒,先過水,再放到有江米粉的簸箕里,來回滾動。這樣,餡兒的表面就會粘上一層江米粉?!耙槐槭沁h遠不夠的,接下來得再沾水、在江米粉里滾,反反復復就像滾雪球一樣,差不多十遍下來才算完成。”陳帥說。

  這就需要非常大的工作強度。陳帥坦言這是份體力活,速度慢,利潤也相對薄。單靠手搖一天能做出三百斤元宵就已屬不易,因此很多以前做手工元宵的老商戶都紛紛不干了。陳帥家的陳氏元宵,由于口味比較好,這些年來積攢下不少回頭客。“忙的時候眼睜睜看著顧客排長隊,就是做不出那么多元宵來。”陳帥說。

  因此,他現在專門定做了機器滾筒,做餡沾水仍由人工完成,但滾元宵這個最累人的環節改成了機器?!八俣瓤炝耍詈竽菐滋熳鰩浊Ы锊怀蓡栴},也更干凈衛生,容易被大家接受。”陳帥說。

   元宵代表著一種傳統文化

  雖然在很多人眼里,元宵和湯圓沒什么區別,最多也只是制作工藝上不同。其實兩者在口感和吃法上也是有差別的。元宵煮后湯比較濃,口感也更糯;湯圓水分更足,皮薄餡兒大。此外,除了可以煮,元宵還可以油炸著吃,炸后外皮焦黃,內里軟糯,別有一番風味兒。但湯圓過油可能容易露餡兒。

  陳帥介紹,手工元宵的保鮮期短,江米面最好是現磨的,買來盡量別放冰箱里,最好幾天內就吃完,米香四溢。但如果放在冰箱里待個十天左右,口味就大不一樣了?!靶迈r的元宵比超市里的凍品湯圓更好吃。”陳帥說。

  除了口味上的差別,在陳帥眼里,元宵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的代表?!霸羌竟澬缘拿朗?,過年的時候吃,特別有年味兒?!币虼?,對民俗格外感興趣的他對元宵有深厚的感情,希望能把這個老輩留下來的傳統堅持下去,做得更好,甚至做成一個品牌或一種文化保留下來。

  每逢千佛山、大明湖有廟會或其他年節活動時,陳帥就會帶著他的元宵攤,一邊現場做元宵一邊賣,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元宵節除了湯圓還有“滾”出來的元宵。

 ?。R魯壹點 記者 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