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城商行只有三千萬的儲蓄

  在采訪中,盡管各家銀行宣傳人員對高息攬儲諱莫如深,堅稱行業內沒有此問題,但為攬儲而費盡周折在銀行內部由來已久。

  早在2013年,煙臺市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營業部招聘工作人員,就要求應聘者必須有千萬元以上的存款資源。此后,這家銀行在煙臺幾個縣域設立支行網點時,招聘的工作人員也都要求“帶單入職”,而且存款量也是勞務派遣用工想轉正的必備條件。

  “1500萬的累積存款量就可以轉正了,很簡單,也很不簡單。”山東省一家地方法人銀行的基層工作人員說,他在該行工作了3年,目前還差200萬就能完成轉正指標了。

  招聘有資源的員工是銀行攬儲的一種方式,那些沒存款資源的員工往往只能埋頭苦干。“銀行里,有資源跟沒資源待遇相差很大。”知情人士透露,有了足夠的存款量就能提拔、高薪。

  “很多小的城商行,壞賬率那么高,存款量那么少,不攬儲怎么生存?”老高說。老范出示了一份當地縣域人行統計的各銀行儲蓄量信息,該表單顯示,幾大國有銀行的儲蓄量都在50億左右,而幾家城商行的當地分行,最慘的才3000多萬。

  全員攬儲,削弱了銀行創新研發能力

  2015年,曾有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駐山東的分行因為壞賬與存款搬家等原因,出現過轄區內的負利潤,引起業內強烈關注,以往躺著賺錢的銀行,怎么會賠錢了?

  “根本原因在于銀行轉型太慢,目前銀行注重營銷人才而忽視專業產品研發人才,久而久之就出現畸形化發展趨勢,試想大家都只顧辦信用卡、賣理財、拉存款,銀行轉型怎么辦,銀行產品研發怎么辦?”山東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房德東說。

  老范給記者看了去年該支行內部工資表,全行員工年薪10萬到40萬不等。“營銷收入決定了員工的工資收入,換言之,攬儲等營銷任務完成得不好,工資自然要低一些。”老范說。攬儲壓力大是銀行員工離職的一大原因,不少在銀行只拿5萬-7萬元年薪的員工就跳槽到民間投資機構或新金融機構。

  “我早說過,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后,銀行間競爭壓力會越來越大,說不定五年十年之后就會有銀行因競爭而被兼并重組,這很現實,至于攬儲,你不攬儲,業務指標上不去,而如果只顧完成任務而忽視創新研發能力,那一樣會本末倒置,處理好二者關系,才能使銀行業長足發展。”一國有行的市南支行中層領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