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仍在南方

  彭智敏表示,目前經濟增速受到較大影響的省份,大多是計劃經濟色彩比較濃厚的地區,“這些地方經濟活力不足,產業過度依賴重化工業。并不是說發展重化工業就不好,日本、德國的重化工業也十分發達。但人家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而我國這些省份的重化工業主要是數量的擴張,沒有質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與遼寧相似,原本經濟總量位列第六的河北由于這兩年增速放緩,2015年首次被四川超過,退居第七位。彭智敏說,河北也是以原材料工業為主,面臨的環境壓力不小。若未來兩湖仍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河北很可能在一兩年內被超越。

  在本世紀初的幾年,我國經濟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后,以輕工業和出口加工實現原始積累的過程已基本完成,迎來了一個重化工業時代。2005年前后,珠三角和長三角逐漸進入轉型升級階段,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環渤海經濟圈不斷增加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權重,外界也一度有“區域經濟重心北移”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