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店店主劉先生表示:“確實在我家買的,這個香腸就是時匯牌臺灣烤香腸,都有生產許可標志,這是沒有加工過的,我也愿意賠付消費者,但是,這個腸也不是我制造的,我也沒辦法給他什么很明確的答復。”
烤腸里的藍色異物究竟是啥?

如今烤腸里的確吃出了問題,店主稱不能承擔這份責任,這件事又該誰來負責呢?烤腸的生產廠家又是什么態度呢?烤腸里的藍色異物究竟是什么東西呢?
根據店主提供烤腸包裝上的產品信息,記者聯系上了濰坊諸城時匯烤腸的生產廠家。濰坊諸城時匯烤腸廠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異物就是雞肉里面的薄膜,有時候工人操作的時候不仔細,有些小的,沒給挑出來。”
廠家:普通雜質 挑出來就行
那么,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解決呢?工作人員的回答,讓王先生的心涼了半截。
“我們公司也就賠一包兩包腸,塑料薄膜不是惡性雜質,挑出來就行”,廠家工作人員的說法,著實讓王先生和店主都很難接受。
店主劉先生表示:“兩、三包腸,對于我來說,也不算是個什么事,現在對于經銷商對于我們來說,也沒法再賣他這個貨。”
烤腸里面吃出塑料薄膜,廠家工作人員回復,“有這么嚴重嗎?這不是惡性雜質,你挑出來就行了”。這像一個做食品的廠家該有的答復嗎?要是王先生沒有看到異物,吃下去怎么辦呢?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點兒,在烤腸在中吃出塑料薄膜,已經是不小的問題了,可是,廠家對待食品安全問題的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恐怕才是最大的問題。
(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