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鐵帽子”丟了性命
“鐵帽子王”之間的關系并不完全和諧,特別是皇太極死后,大清入主中原,形勢復雜多變,權力之爭更為激烈。大案迭起,互相陷害,有人因爭“鐵帽子王”掉了腦袋,也有人被摘掉“鐵帽子王”,黜除宗籍。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駕崩。睿親王多爾袞與肅親王豪格兩位“鐵帽子王”為奪取皇位展開激烈爭斗。最后,多爾袞提出一項折中方案:立年方六歲的皇九子福臨為帝,由自己與鄭親王暫且輔政。這項方案得到了諸王的贊同,以代善為首的”八大鐵帽子王“及宗室諸王焚香告天宣誓,又對睿、鄭二攝政王作了任命。二王也宣誓作了保證。事情至此大局已定。
然而,接著又出現一段“殘酷的插曲”。鐵帽子王薩哈廉的另一個兒子、郡王阿達禮伙同碩托,欲效仿當年代善“擁戴”皇太極的成功范例,也想尋找機會“東施效顰”,也弄一頂“鐵帽子”戴一戴。睿、肅兩王之爭,碩托和阿達禮認為良機已到。于是,阿達禮向多爾袞表示說:“王正大位,我當從王”;碩托也向多爾袞說:“內大臣圖爾格及御前侍衛等,皆從我謀矣,王可自立為君。 ”爾后,兩人又一起以探望足疾名義來到代善王府,先是向代善發泄擁立福臨為帝的不滿情緒,然后提出改立多爾袞的意愿,請求禮親王支持。代善聽了驚訝地回答:“既然大家都已經對天立誓了,你們何敢出此妄言?如不立刻改悔,大禍必要臨頭! ”隨后,代善為避嫌,即將自己兒子和孫子的表現告訴了多爾袞。此時,多爾袞又接到大學士剛林的揭發,于是,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行使攝政王職權,下令對碩托、阿達禮進行拘捕和審訊。經過審訊,遂以“叛逆和擾亂國政罪”將二人“裸體綁縛”處死。受到株連者還有碩托之母、阿達里之妻以及他們身邊的近臣等,有的被處以“縊殺”、有的被斬決。可惜碩托與阿達禮二人,一生中也多見戰功,卻利令智昏,為那個“鐵帽子”而丟了性命。
兩個“鐵帽子王”的悲慘下場
順治元年四月,攝政王多爾袞被任為奉命大將軍,率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以及豪格等“鐵帽子王”及宗室貴族,統領八旗士兵入主中原。進入北京之后,多爾袞立即派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率軍追擊李自成,并下江南滅南明政權,又派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為平南大將軍,鎮守江南。派肅親王豪格往定山東、河南,后又命其進攻張獻忠大西農民軍,取四川、陜西。豪格能征慣戰,戰之必勝,捷報頻傳,特別是征戰四川,戰果累累,“川寇悉平”。順治五年二月,豪格凱旋回到北京,雖然受到皇帝福臨的“宴勞”,但是整個氣氛顯得冷冷清清,不僅未得到任何功封,反而被多爾袞抓住其手下護軍參領希爾艮冒功一事,小題大做、羅織罪名,竟然下令把豪格的“鐵帽子王”削除,全然不顧皇太極當初設立“鐵帽子王”的本意。
多爾袞把豪格與幾個兒子一起投進大牢幽禁起來,又示意獄卒對豪格進行侮辱和虐待。豪格性情暴躁,對此無端陷害十分震怒,他曾向守者揚言:“告訴多爾袞,把我放了了事,不然我要用石頭把幾個孩子全都砸死。 ”此話說了沒多久,孩子活著,豪格自己卻莫明其妙地死了。想那豪格正當盛年,身體無病,只能是死于謀殺。而殺害豪格者,也只能是另一個“鐵帽子王”多爾袞。想當年,皇太極設立“鐵帽子王”制度,把自己的兩個兒子豪格和碩塞都定為“鐵帽子王”,原以為可以保其千秋萬代。卻沒想到,連一代都沒過,豪格的“鐵帽子”就被人摘了去,不知皇太極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豪格之妻博爾濟吉特氏,生得天姿國色、楚楚動人。相傳,有一次豪格舉辦生日慶典,多爾袞作為叔輩被請來參加慶賀,筵席間,博爾濟吉特氏與多爾袞一見鐘情。據說多爾袞為達到與肅親王妻經常幽會的目的,連續四年把豪格派出遠征。肅親王妃因此與多爾袞產生很深的私情。這也許是多爾袞迫害豪格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豪格一死,多爾袞立即在攝政王府張燈結彩,舉辦新婚典禮。京中大臣們聽說,都爭先恐后前往府中賀禮,目的都想看一看這位新娘子到底是誰?一時京城大小衙門為之一空。當婚宴開始,新娘子一亮相,果然傳聞不虛,新娘確是肅親王妻。這些話聽來雖然有點傳說色彩,但是,多爾袞娶肅親王妃倒是千真萬確的史實。
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在古北口打獵,不慎從馬上摔下,于喀喇城不治身亡。由于多爾袞生前大權獨攬、驕縱傲橫,對其他“鐵帽子王”無情壓制、打擊和迫害,最后遭到了清算,被追論為“逆謀”大罪,削去“鐵帽子王”,黜除宗室,籍沒所有家產,人口全部入官,他的正白旗也被收歸皇帝所有,而且被挖墳掘墓,焚骨揚灰,堪稱“鐵帽子王”中下場最慘的一個。
乾隆重新審定“鐵帽子王”
清初所封的“八大鐵帽子王”中,豫親王多鐸、承澤親王碩塞、成親王岳托、穎親王薩哈廉四人因病早夭。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暴死。其中岳托41歲、多爾袞39歲、豪格38歲、多鐸36歲、薩哈廉33歲,碩塞只有27歲。
另一個“鐵帽子王”濟爾哈朗雖得善終,活得卻很艱難。因其父舒爾哈齊、其兄阿敏都曾反叛,所以不得不處處謹小慎微。多爾袞當權之時,他受盡了排擠,最后又被擠出決策機構。這還不算,緊接著又被多爾袞羅織十多條罪狀興起大獄,將其定為死罪。最后雖然被免去死罪,卻由親王降為多羅郡王,被罰銀五千兩。直到多爾袞去世,濟爾哈朗才在政治上得以解脫。
“八大鐵帽子王”中活得最安穩的當屬禮親王代善。靠著不斷地忍讓,夾著尾巴做人,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兒子孫子,才得以在險惡的宮廷爭斗中自保。代善死時66歲,是“八大鐵帽子王”中最長壽者。
自皇太極設立“鐵帽子王”制度始,經順治、康熙、雍正數朝,“八大鐵帽子王”已名存實亡。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見王爵制度紊亂,遂對其作了重新審定,把王爵分為“軍功”和“恩封”兩部分。凡是戰功所得王爵,一律“世襲罔替”;凡恩封得到的爵位“以次遞降”,即每襲一次降一等,至奉恩將軍截止。從此劃清了“鐵帽子王”與一般王爵的界限。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對祖宗創業艱難、功臣輔佐業績感觸頗深。聯想到后來有些人或因事被削爵,或被更改封號,覺得應該宣揚他們的功績,追復他們的爵號,進行繼絕昭屈的工作。為此,他首先為沉冤一百多年的多爾袞翻案昭雪,恢復他的宗籍,補入玉牒,恢復睿親王“鐵帽子王”王號,并按照親王園寢規制為其修復墓園。又對豫親王多鐸等人降爵改號也都恢復如初。至此,清初詔封的禮、睿、肅、鄭,豫、承澤、克勤、順承“八大鐵帽子王”王號重新濟濟一堂,后世子孫得以承繼福蔭。
“八大鐵帽子王”王府在沈陽原址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王府全在盛京方城內,按八旗方位分布,有規有律,建筑規模有禮有制。
禮王府:位于今朝陽街路東,沈陽故宮大政殿后偏東北地方,原正紅旗界;
順承王府(原穎親王府):位于今朝陽街路西,地名大紅袍里,與禮王府隔街相對,原正紅旗界;
豫王府:位于今北中街,消防研究所位置,原正藍旗界;
睿王府:位于今中街與朝陽街交叉路口西北角,沈河區郵政局位置,原正藍旗界;
肅王府:位于今沈陽路與正陽街交叉路西北角,原鑲白旗界;
莊王府(原承澤親王府):位于今沈陽路東段路北,今為王府花園住宅小區,原為鑲紅旗地;
岳托王府:今沈陽路與朝陽街交叉路口東北角,古玩市場處,原鑲紅旗地;
鄭王府:位于今小南門里路西,現為居民小區,原為鑲藍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