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2日,全國人大常委二次審議反家暴草案,將“經常性謾罵、恐嚇等精神侵害行為”納入了家暴范疇,同時將家暴的使用范圍從家庭成員擴展到了“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昨日,記者采訪了法院、婦聯等相關部門發現,隨著全社會法律意識的提高,無論是婦女維權訴訟還是基層投訴求助,青島女性更加敢于對家庭暴力說“不”,同時,相較于過去拳腳相加的傳統型家庭暴力,近年來“冷暴力”不斷上升。

  青島版法規已實施5年

  “青島在反家暴法規制定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之前也出臺了禁止令等政策,建立了各級聯動機制。 ”據婦聯工作人員透露,其實早在2010年,我市就出臺了《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其中明確提出了 “各級政府應當將家庭暴力的預防和制止納入社會綜合治理范圍”的理念。而對家暴立法的討論和探索,無論是從法律層面,還是從婦聯工作實際操作角度,也一直持續了多年。

  從2010年11月1日開始生效的《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中,建立了包括醫療衛生機構、民政部門、公安機關、法律援助機構、婦聯、工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群眾團體在內的聯動機制,為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提供臨時性救助、法律援助、醫療救治、心理咨詢等服務。

   女性維權意識逐漸增強

  “從這幾年的趨勢來看,家庭中的肢體暴力越來越少,但像謾罵、侮辱、性冷漠等精神暴力,則呈現上升趨勢。 ”這名工作人員介紹,原來傳統中宣揚“家丑不可外揚”,一些婦女即使遭受了暴力,也很少向外人求助,而現在隨著婦女法律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女性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

  “我們開設了24小時求助熱線,還有專門的微信平臺,在社區里也有專門的維權站,每個社區里有婦委會,街道也有自己的婦聯,這些都可以受理家暴糾紛。”2011年,婦聯還成立了巾幗志愿服務顧問團,為有維權需求的女性提供無償法律援助。據這名工作人員透露,從今年開始,婦聯還開始試點為每個家庭配備巾幗律師,現在已經在市南區和城陽區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