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圈錢,換馬甲宣稱做實業
在明湖東路,一家投資擔保公司顯得很低調,門口宣傳牌上、屏幕的滾動信息上也少了高收益的廣告。公司里非常冷清,僅有一名工作人員。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其他員工都出去拉業務去了”。該公司承諾的年收益率仍然很高,
達到15%。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低投資金額要三萬元,三個月以上,每月返還利息。據悉,該投資擔保公司自稱做P2P業務,承擔平臺的作用。投資者可以從他們這里獲取高額利息,他們利用這些投資進行項目對接。為了說服投資者,該工作人員稱,公司目前正準備進行實業投資,并準備轉型股權投資。
為了印證該工作人員的說辭,記者請求拿出相關資料來證實,以確保資金投資的安全性,而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只能提供公司的營業執照,“其他材料暫時要等到我們老板回來才行,一些投資目前還在進行中。”也就是說,目前無法確認投資者的資金是否真的被拿來做P2P業務。
實際上,P2P業務本身也伴隨著高風險,尤其是要保證15%的收益率。根據報道,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國3464家被監測的P2P借貸平臺中,正常運營的僅有1876家,問題平臺約占46%。除了高風險,這家投資擔保公司的資質仍是問題。記者查閱該公司的工商登記信息發現,其不具備從事融資性業務的資質,更不能吸收公眾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