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小富婆”發揮引領作用,大學生群體成為創業主力軍

  “快進來坐,稍等幾分鐘,我處理完手頭的幾個訂單馬上就來。”走進山財大創業園孵化苑115室,琳瑯滿目的澳洲產品將兩排貨架擠得滿滿當當,陳愛萍一邊飛快地操作電腦、接打電話,一邊滿臉歉意地招呼大眾網記者坐下喝茶。目前還在山東財經大學讀大四的陳愛萍,已經有兩年多的創業經驗,她創建的跨境電商平臺澳有網于今年2月正式上線,運營不足一年,月營業額便已接近200萬元。

  環顧整間辦公室,和陳愛萍一樣忙碌的團隊成員大都是20歲左右的在校大學生。一名正在清點貨物的男生告訴記者,除了澳有網,整棟孵化苑大樓里還駐扎著不少在校大學生創立的項目團隊,他們尚未走出校門,便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

  實際上,在山東省積極構建優化創業環境、努力促進各類群體自主創業的政策支持下,大學生群體儼然成為了創業新的增長點和主陣地。2014年,省人社廳會同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等部門聯合出臺文件,確定2014至2017年在全省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重點面向我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學生、畢業5年期內的高校畢業生和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提供全方位創業扶持,每年新增參加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人數約50萬人。計劃到2017年底,全省引領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人數不少于6萬人,大學生畢業2年內自主創業參與率不低于5%。

  “1+3”行動提供“援助式”服務,創業者盡享“孵化實惠”

  談起澳有網的迅速發展,陳愛萍認真地告訴記者,從最初的項目創意到公司正式成立,都離不開學校和創業園這個平臺的幫助支持。2014年,對微商和代購頗感興趣的陳愛萍打算做一個跨境電商平臺,學校的創業輔導老師知道后,主動幫她聯系上了在澳洲做本土品牌實體店的供貨商,解決了平臺供貨問題。不久,山財大學生創業園正式成立,陳愛萍的跨境電商平臺成為首批入駐園區的項目之一。

  “辦公室、桌椅、文件柜……創業園免費為我們提供了辦公設施,和最初擠在宿舍里聯系客戶的情形相比,現在的條件實在是好太多了。”陳愛萍笑著告訴記者,除了免費的硬件設施、創業指導,創業園最大的特色就是濃厚的文化氣息和創業氛圍。一方面,創業者們可以在這里互相交流創業心得,答疑解惑,尋找新的商機;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園區平臺參加全省各類創業大賽,獲得更多的展示機會和社會資源。

  陳愛萍的創業團隊所享受的“服務”,就是山東省“援助式”創業服務的具體體現。“援助式”創業服務,主要依托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為創業者提供從項目推介到成功創業全過程的跟蹤服務,并落實房租和水電費減免等扶持政策。與此同步開展的創業助推“1+3”行動,則是為每一位有創業意愿并參加創業培訓的人員推薦一個創業項目,協助落實一處經營場地,幫助辦理一筆小額擔保貸款,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除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文化引領”也是省人社廳突破制約影響創業的瓶頸的又一大法寶。近年來,省人社廳積極培育特色創業文化,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山東省大學生創業之星”、“山東百名創業之星暨創業十杰”評選表彰活動,舉辦“山東省創業大賽”、“山東省創業成果展”等,通過樹立創業先進典型,培育齊魯創業文化,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山財大學生創業園已經培養出了好幾個‘創業之星’,前不久,園區導師也幫我遞交了‘大學生創業之星’的申請材料呢。”說到這里,陳愛萍靦腆地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