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床位,為啥不給辦住院?”8日下午,說起前段時候兒子的一次看病經歷,濟南市民張蘭滿是困惑。后來一打聽,說是““如果自費,就能協調出床位;如果走保險,床位就很難協調”。
事實上,為了防止過度醫療,醫保部門普遍對醫院實行總額控制政策。這就使得醫生在為患者看病的同時,還得算計著病人的醫保賬戶。顯然,作為醫改的核心內容之一,醫保改革仍面臨很多挑戰。
空十幾個床位依然無法住院三個月前,濟南歷城區市民張蘭兩歲的兒子發高燒,家人心急火燎地把他送到了市區的一家大型兒童醫院,“體溫已經到了40℃了,大夫說必須打點滴退燒?!?/p>
張蘭說,當時已是晚上7點多,她算了一下,打完點滴得到凌晨12點左右?!拔壹译x醫院太遠,來回不方便,而且之前在社區給孩子買過一份醫療保險,可以報銷。”此外,大夫也叮囑說打一次點滴不夠,需要連續打上幾天并觀察效果。正因為此,張蘭提出讓兒子住院的請求,然而,這卻被大夫回絕了?!按蠓蛘f,醫院沒有床位了,而且我家孩子的情況沒有那么危險。他還說許多得了肺炎的孩子都住不了院,我們這個每天來醫院打點滴就行。”張蘭回憶道。
但當她經過病房時卻發現,那里空著至少十幾個床位。這讓張蘭很不解,隨后她悄悄問了護士,護士告訴她:“如果走自費,就可以協調出床位;但如果走保險,床位就很難協調?!?/p>
“為啥走保險的病人就沒有床位呢?”張蘭多次追問,護士卻沒再回話。
大夫變“會計”,每天要掂記病人的醫保余額
“可能是因為她兒子的醫保費余額不夠了,所以醫院才找理由不讓住院?!?日上午,濟南歷下區某大型醫院的一位兒科負責人說。
對這一說法,記者從天橋區一家省級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袁龍那里得到確認。
9日下午,記者見到袁龍時,他正忙著給一位病人算醫保余額?!澳愕馁~上總計6500元,已經花了5500多元,還剩不到1000塊,如果拍了片子再治療,恐怕會超。”袁龍給這位患有膝蓋骨關節疾病,享受市級醫保待遇的病人提出兩個建議:要么根據幾年前拍的舊片子進行治療,要么再重新拍片診斷,但如果選了后者,醫保超出部分要自己承擔。
最終,病人接受了后一個建議,“只要能治好病,多花點錢就多花點吧?!?/p>
“現在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給病人算醫保余額?!痹堉钢娔X屏幕上的電子病歷單說, “醫院的要求是,花費的錢數不能超過醫保規定的錢數,否則多出來的就要自己掏腰包?!?/p>
正因為此,袁龍對每個住院病人的醫保情況,特別是賬戶余額,都要心中有數?!氨热邕@個病人,賬戶上只剩下1000元,每天的治療加床位費200元,那他住院最好別超過5天?!痹埌庵种刚f。
袁龍說,一旦醫保限額用完了,超出部分就會算到醫院頭上。據他了解,有一家醫院曾因此被罰了數百萬元,而這些罰款又會轉嫁到科室和每個醫生頭上。“用超了就等于自己貼錢給病人治病?!痹堈f,由于有醫保的顧慮,他每次治療都會算計,是用便宜的藥好還是貴的藥好,“本來應該根據病情確定用藥,結果不得不根據醫保額度來定?!?/p>
總額不控,有人會“過度報銷”
據了解,包括山東在內的全國多數省份,對醫院都是采取醫保總額控制的方式進行支持。所謂“總額控制”,就是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事先算好未來某個時間段(一般是一年)的醫保支付額度,根據這個額度撥付病人的醫保費。
醫保專家邱進說,從現實情況看,無論是省級還是市級大醫院,一般年初定下的醫保額度都是花不完的?!叭ツ暌患裔t院到了10月份,醫保總額用的還不到一半?!?/p>
據介紹,之所以控制總額,主要是防止“過度報銷”。此前,我國也曾試過“花多少報多少”,結果相當混亂:享受醫保的人不論病癥輕重,都要求開最好的藥、用最好的治療手段,家屬也跟著“沾光”,上世紀90年代曾出現過“一人享受公費醫保,全家吃藥看病不花錢”的現象。
“醫??傤~是有限的,禁不住這樣的‘吃拿卡要’?!鼻襁M說。如今,在總額控制之外,醫保還對一些病人特殊照顧,“比如對癌癥患者,花了二三十萬,就可以申請大病醫保?!倍@些是不在總額限制之內的。
“總額控制最大的好處,是給醫院和大夫傳遞了一個信號,既要治好病又得省下錢。”邱進認為,“政策設計是好的,就看你怎么靈活應用了?!?/p>
體制不改,“矛盾都推給醫生和患者了”
顯然,醫保的這項政策并沒有滿足所有人的期待?!懊芏纪平o醫生和患者了?!痹堈f。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微觀經濟學研究室主任朱恒鵬認為,醫??傤~控制,是我國醫療市場競爭不充分、醫療資源過度集中的結果。但由于各地醫保和醫院管理水平落后,導致政策執行簡單粗暴,結果是醫生整日算計病人的醫保余額,病人又總是莫名其妙地被“推來推去”,加劇了醫患矛盾。
“說到底還是醫院的管理體制有問題?!笔纫幻麑︶t改有著深入研究的學者認為,醫療市場不開放,公立醫院不改革,再好的制度也會被扭曲。
“患者到了醫院就是看病,也不要有‘占便宜’的念頭;醫生就是治病,不用考慮治病以外的干擾?!痹谶@位學者看來,醫保政策的理想效果應該是保證“醫生患者,各歸其位”。(應受訪者要求,張蘭、邱進、袁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