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如何破局?標準化種植分級銷售

  蘋果出口遠遠低于進口,造成本來就供大于求的國內市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致使大名鼎鼎的煙臺蘋果也難逃一劫,量價齊跌。針對這種現象,山東農產品究竟該如何破題呢?有沒有一些好的借鑒模式呢?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老林是山東木木果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眼下很多果農的蘋果賣不上好價錢,而老林卻接二連三接了好幾單總共幾十萬噸的生意,每斤比市場價還高出一塊錢。

  山東木木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賢說,“現在我們要求我們合作社成員,都要把級分好,不要和過去一樣,一下混在一起。VIP客戶,再一個是終端客戶,再一個就是超市,主要是三個我們來進行供應。”

  標準化種植,分級銷售,抱團發展,是老林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今年社員采收的蘋果,可以根據意愿,自己出售,賣不完的由合作社統一分級之后,存放在租賃的冷庫,一旦有了訂單,集中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