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2013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達2億畝左右,除了大規模的蔬菜基地種植之外,還有超過5000萬戶從事商品蔬菜生產的小散菜農遍布全國各地,其中生產規模小于5畝地的菜農占到98%左右,這說明“小而散”是我國蔬菜生產不可回避的現實。那么,這種散戶菜農種植蔬菜的食品安全情況究竟怎么樣呢?
蔬菜打藥施肥 散戶菜農自己操作

增城區位于廣州市遠郊,是華南地區重要的蔬菜產區之一。記者通過走訪發現,當地的蔬菜種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大型蔬菜基地,給蔬菜打藥施肥全是公司化管理;另一種則是以個體菜農為主的散戶種植,分別散布在增城區的多個鄉鎮,這些散戶菜農給蔬菜打藥施肥全部是自己操作。
記者來到位于石灘鎮白江村的散戶蔬菜種植區,碰巧遇見一名給蔬菜打藥的菜農。菜農告訴記者,他們這里主要種絲瓜、苦瓜、豇豆和一些葉菜類蔬菜。這些蔬菜基本上都是露天種植,受天氣影響較大,所以要靠大量的農藥來防治病蟲害。
在菜地附近的水渠旁邊,記者目睹了這名菜農配制農藥的全部過程,只見他把好幾種農藥分別倒入塑料桶里進行混合。當其中一瓶農藥打開時,記者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
散戶菜農常用已被撤銷登記農藥
在這種散發刺鼻氣味的農藥的包裝瓶上,印著“毒死蜱”的字樣。

毒死蜱,屬于中等毒性的殺蟲劑。由于農藥殘留驗證試驗結果表明,毒死蜱即使按照規定的方法和劑量使用,仍然存在農殘超標的風險,因此在2013年,農業部發布第2032號公告,決定自2014年12月31日起,撤銷毒死蜱在蔬菜上的登記。我國《農藥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或者撤銷登記的農藥。
然而,這種在蔬菜上已經被撤銷登記的毒死蜱農藥,卻被一些散戶菜農經常反復使用。
下午五點多,前來給蔬菜打藥的菜農陸續多了起來,他們集中在菜地附近的水渠旁,熟練地配制著當天使用的農藥。記者注意到,用完的農藥包裝物幾乎都是被菜農隨手扔掉。
隨后,記者對附近整個散戶蔬菜種植區進行了調查,發現了更多被廢棄的農藥包裝物。在很多家菜農的田間地頭,各式各樣的農藥包裝物隨處可見,其中有不少包裝物上面印著“呋喃丹”或“克百威”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