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帶隊暗訪了濟南庚辰鑄造材料有限公司。29日,記者再次來到該公司探訪后續情況,在當時的暗訪中,該公司有兩臺違規建設的27平方米平式燒結機,雖列入環保清理名錄,但仍未拆除且存在非法啟用行為。29日,記者試圖從北門和東門進入廠區,受到門衛阻攔,表示廠區已經停產。記者從北門看到,公司東南方向的一個鐵架型廠房旁的煙囪白煙滾滾,偏西南方向一處煙囪也在緩緩冒出灰煙。
在該公司東門,能看到多個煙囪在冒白煙。往南走,緊挨該公司圍墻的一處小平房露出一個短小煙囪,也在冒著白煙。繼續往南靠近一鐵路橋,廠區內兩個黃色寬口矮煙囪冒著灰色的煙。記者從廠區南側看到,西側一處高煙囪也在冒著白煙。
下午接近一點,多輛大型貨車排在廠區東門前,準備拉貨。從東門看去,廠區里的水泥路面已經清掃干凈,但地面并沒有噴水。運貨車經過的廠區東門外的南北路上有塵土,一小部分路面是濕的,大部分是干的。不時有大車經過揚起塵土。
南北康片區:北康路淤泥滿地,復興路已經開修
南北康片區目前有不少在建工地,通往工地的不少道路,雖然硬化但已被大車軋得坑坑洼洼。26日下午,濟南市委副書記雷杰帶隊對此處進行了暗訪,通往工地的道路上,車輛進出易產生揚塵。
29日下午,記者在北康路、復興路看到,北康路坑洼嚴重、淤泥滿地,而復興路已經設置了圍擋開始修路。
“以前這里揚塵很厲害。”北康路一商鋪店主說,路面被大車軋得到處都是坑,顛簸得厲害不說,車一過帶起一路的土。“現在開始灑水沖洗路面了。”
記者看到,北康路路口處有十多處大大小小的坑,往里走路中間也有不少坑,有的寬達半米,都積滿了泥水。路兩側停滿了車,車底有不少淤泥。兩名保潔人員正拿著鐵锨等工具清理路面。
在不遠處復興路,由于通往攪拌站和水泥廠,進出的大車非常多,路面破損嚴重。29日記者探訪時發現,路口處設置了藍色圍擋,已經開始修路,兩輛挖掘機正在施工,將原有路面打碎用車拉出。
“今天下午一點才開始動工,一直修到水泥廠跟前。”一名附近看管防塵網的師傅說,復興路旁裸露的渣土,也是前天剛覆蓋上防塵網的。“都得覆蓋,開采了的山也得蓋起來。”
興隆片區:裸露渣土已覆蓋,石料廠尚未拆除
在26日暗訪時,興隆片區拆遷工地有部分建筑渣土沒有覆蓋。另外還有一處石料廠涉嫌無證開采,已被依法取締,環保部門人員稱將對其拆除。
29日記者發現,興隆山拆遷片區內,大部分裸露渣土已覆蓋上黑色防塵網。十幾處連片長約幾十米的渣土堆,基本被覆蓋嚴實。但有幾處小渣土堆和剛拆完的建筑垃圾沒有覆蓋。
拆遷片區內有一處水穩生產廠和一?處石料加工廠,水穩廠看管人員告訴記者,前幾天石塊和物料等剛覆蓋上防塵網。記者看到,成堆的石頭上有不少積雪,防塵網覆蓋在積雪之上。“這幾天都沒再加工。”水穩廠內路面已經硬化,但淤泥積了四五厘米厚,泥濘不堪。與其緊挨著的一處石料加工廠,半邊被開墾的山裸露著,四臺挖掘機停放在一旁,加工設備豎立在場內。
馬家莊南路:拆遷工地40余畝“裸地”已覆蓋
26日,濟南市政協主席殷魯謙一行突擊檢查建筑工地時,位于天橋區馬家莊南路拆遷工地的近40畝地“全裸”,大面積渣土堆幾乎形成一個小型渣土場,沒有任何遮蓋。
29日,記者回訪發現,近40畝地已經被蓋上綠色、黑色的工地防塵網。在工地外圍是石質圍墻,三米高左右,工地的南側是馬家莊南路,北側是居民樓。在工地的最北側,記者看到6名工人正在整理鋪裝綠色防塵網,在工地的門口處還堆放著大量未被拆開的防塵網。
據悉,馬家莊南路拆遷工地項目院內的渣土并不是拆遷遺留下來的,而是由別的工地轉移到此處的。目前,該區域尚未動工。
世茂天城項目工地:道路未硬化,依舊泥濘不堪
29日,記者來到位于堤口路南側的濟南世茂天城項目。該工地在濟南市城鄉建設委25日通報的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檢查不合格之列,當時“施工工地內車行道路未采取硬化等降塵措施”。
記者29日在施工現場看到,進行土石方施工作業的區域,周圍停靠著幾輛運輸車,除此之外,該區域沒有其他設施,也未開工。大部分裸露土地蓋著黑色的防塵網,但有一部分尚未被覆蓋。
此前通報的工地內車行道路未硬化問題,并沒有得到整改。進入工地的主干道,仍是泥水混合,周圍的工人說,運輸車每天就是從這條長近百米的道路上出入,并且門口沒有車輛清洗設備平臺。
進入工地的區域更是泥濘,之前覆蓋的黑色防塵網已被泥土蓋住,見不到原來的面貌。
小鍋爐探訪:供暖進行時,關停比較難
近日,濟南市在暗訪時發現,很多小鍋爐的煤場、煤渣覆蓋未做到全封閉,現場也沒有安裝自動噴淋設備。
29日下午,在解放橋附近的一處小鍋爐房,記者看到鍋爐已經點爐送暖,據了解,該鍋爐房不僅為該單位供暖,還供應給和平路周邊的一些居民。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處小鍋爐房的供暖面積比較大。”記者看到供暖鍋爐煙囪向外排出的氣體發黑。小區居民告訴記者,“聽說按照環保局的通知,小鍋爐房明年就要關停。”整個鍋爐的生產區域內大門緊鎖,記者通過大門看到鍋爐周邊的煤炭都被放置在煤棚內,煤棚并沒有完全封閉。
在文化東路山東師范大學老校區,也依靠小鍋爐來供暖。記者看到該鍋爐也在正常供暖,鍋爐房大門緊鎖,記者只能看到該鍋爐房的煤場煤渣并未實現全封閉。
據記者了解,歷下區10蒸噸以下的鍋爐共有9家單位19臺鍋爐,其中4家已經完成改造,5家單位7臺鍋爐沒有完成,未完成改造的鍋爐主要是供暖鍋爐。說到減少霧霾,不少市民表示:“不能讓居民在小鍋爐關停后挨凍。”
小區樓下排油煙:居民整天“吸煙”叫苦
家住經二緯六路發祥巷社區的居民反映,樓下飯店每到營業時間就向小區內排放大量油煙,污染環境和傷害小區居民身體健康,飯店未安裝油煙過濾系統。
29日記者發現,臨近經二路的小區西南側居民樓下有兩家飯店,一家是大型的海鮮店,另一家則是小飯店。記者觀察發現,每隔幾分鐘就會噴出黑灰色煙來,側面的墻壁已有熏黑的痕跡,一旁就是居民家的窗戶。附近居民王先生稱,海鮮店每天一做菜,居民就能聞到味,“從煙囪下走就覺得不舒服。”王先生稱,他聽說有人反映但沒見有人來治理。
除了海鮮店,旁邊的小飯店也將一個排風扇裝在了后門邊,沖著小區。住在五樓的一位居民稱,小飯店平時產生的油煙都是通過這個風扇排出來的,“一有煙熏死人,這條路都不敢走。”
海鮮店負責人稱,他們排放的油煙是經過凈化的,在該店廚房內墻頂上,的確安裝有油煙凈化設備,與外面的煙囪相連。
部分居民小區:
樓道里堆滿了蜂窩煤
在長盛小區北區一居民樓的樓道里,每層轉角處都堆著層層蜂窩煤,除了蜂窩煤之外,還有一些在編織袋里裝著的散煤,也堆砌在居民樓樓道中。小區居民樓的陽臺上幾乎都留了一個煙囪,有些煙囪中還可以看到往外冒的白煙。
周女士在長盛小區居住,據她介紹,長盛小區北區大部分樓房都沒有集中供暖,加入集中供暖的只有少數幾個單位宿舍。此外,小區里有些樓房連天然氣也沒有接上,冬天想要取暖只能用電或者燃煤。
老住戶田先生表示,家里沒通天然氣也沒通暖氣,冬天只能用蜂窩煤采暖。“每年冬天都要用掉三噸煤,算下來比集中供暖還要貴。”田先生說,“燒炭取暖雖然效果還可以,但不方便,房間里也會有煙,我們也盼著能集中供暖。”
據了解,燃燒散煤與集中供暖相比,污染物的排放量是3 : 1。相對于熱企所用的優質煤,散煤每燃燒一噸所產生的二氧化硫至少要在熱企用煤的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