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濟南市新建公辦中小學60所,新增學位8.9萬余個,投入46億元,5024名教師參加了交流輪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45%,初中在校生鞏固率達99.06%,高中階段普及率達92.6%,半數以上的高中畢業生能接受本科教育。
[緩解入園難]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38處
如今,在濟南新建小區里,配套幼兒園校舍拔地而起,其中很多是普惠性幼兒園。越來越多的市民子女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好的學前教育資源。據了解,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早已被納入濟南市“十二五”規劃和《濟南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學前教育,特別是建設公辦園更是列入其中。2011年至今,全市投入超過20億元,新建、擴改建幼兒園638處,提升建設460余處,新增3480個班、10.44余萬個學位。在園幼兒從2010年的15萬人發展到19萬人,教職工從1.3萬人發展到2.1萬人,基本滿足了適齡兒童的就園需求,“入園難”問題得到緩解。
目前,各區縣都有正在規劃或已建成明年準備試開園的公辦幼兒園。
[實行零擇校]新建公辦中小學60所
2011年9月,海爾綠城配套學校、飲馬小學等多所新建小區配套學校開學;2012年9月,陽光100中學等多所新建學校迎來了第一批學生;2013年9月,御景城小學等多所新建學校投入使用;2014年9月,綠城百合中學、高新區春暉小學彩虹湖校區開始招生……今年則有10所新建學校交付。5年里,濟南市新建公辦中小學60所,新增學位8.9萬余個,投入46億元。近年,外國語學校、燕山學校、勝利大街小學等19所熱點學校,分別與22所新建或實力薄弱學校結成托管聯盟或直接辦分校;2013年4月,市中區教育局組建了經五、育英等教育集團,在師資配置上,濟南打破校際界限,推行教師交流和名師交換工作,截至目前,濟南共有5024名教師參加了交流輪崗。
濟南市通過名校托管、教育集團、城鄉聯盟等形式,實現了校際間的多元融合,校際間資源配置更趨均衡。同時,濟南市8 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濟陽縣、商河縣已通過省督導驗收,正迎接國家評估。5年里,濟南市基礎教育實現了零擇校,特殊教育學生全部免費就讀,殘障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得以保障。
[打通中職生求學路]“3+4”職業院校增至3所
記者了解到,濟南小學、初中財政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由2011年的每生每年小學515元、初中725元,提高至810元和1010元。2015年普通高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為1500元。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標準自2012年起提高至每生每年9000元,高于2015年省定標準3000元。濟南中小學生生均公用經費超過了國家相應標準。對于家庭生活相對困難的學生,濟南市基于相應補助,實現資助政策“全覆蓋”,“十二五”期間發放補助資金8.81億元。
從2013年起,山東開啟中職與本科“3+4”分段培養模式。所謂“3+4”模式,就是部分初中畢業生進入指定中職學校相關專業學習3年后,經考核測試合格后進入對應的本科院校學習4年。據了解,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2013年曾招收初中起點六年制(“2+4”)本科,2014年“2+ 4”改為“3+4”,學制變為七年。除幼高專外,去年歷城職業中等專業學校“3+4”也第一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畢業生,今年又增加了濟南商貿學校。三所學校預計將面向全市投放290個計劃,這一計劃數也是近三年內濟南市初中起點“3+4”本科計劃投放最多的一年。“十二五”期間,濟南市共有8所學校新增15個3+2中高職貫通培養專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