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專題:》》》》》》》》
[提要]寧允展,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車輛鉗工高級技師、中國南車技能專家,是高鐵首席研磨師,國內第一位從事高鐵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也是這道工序最高技能水平的代表,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他和他的團隊手中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73列高速動車組,奔馳9億多公里。
他是高鐵首席研磨師,國內第一位從事高鐵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也是這道工序最高技能水平的代表,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他和他的團隊手中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73列高速動車組,奔馳9億多公里。他用高鐵速度,將相聚千里的親人更快的團聚,讓每年的春運少了一份等待多了一份期盼。他就是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車輛鉗工高級技師、中國南車技能專家——寧允展。
寧允展出身工匠家庭,在身為工匠的父親的耳濡目染中,寧允展從小就喜歡手工技藝。1991年,19歲的寧允展從鐵路技校畢業,進入當時的四方機車車輛廠(南車四方股份公司前身),從事車輛鉗工工作,一干就是24年。2004年,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開始由國外引進高速動車組技術。轉向架是高速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之一,而轉向架構架上的“定位臂”,則是轉向架的核心部位。正是這個接觸面不足10平方厘米的“定位臂”,一度成為高速動車組試制初期困擾轉向架制造的巨大難題。高速動車組在運行時速達200多公里的情況下,定位臂的接觸面要承受相當于二三十噸的沖擊力,定位臂和輪對節點必須有75%以上的接觸面間隙小于0.05毫米,否則會直接影響行車安全。
唯一可行的操作方法就是手工研磨。然而經過機器粗加工后的定位臂,留給人工研磨的空間只有0.05毫米左右,也就是一根發絲的直徑。在當時,國內并沒有可供借鑒的成熟操作技術經驗,寧允展主動請纓,向這項難度極高的研磨技術發起挑戰。經過無數次反復研究試驗,寧允展僅用一周的時間便掌握了外方熟練工人需花費數月才能掌握的技術,打破了這一瓶頸難題,他研磨出的定位臂受到外方專家的高度肯定。
一心一意做手藝,不當班長不當官,扎根一線24年,寧允展與很多人有著不同的追求。“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這是寧允展的信條。
如今,國內鐵道線上飛奔的高速列車,近一半來自寧允展所在的南車四方股份。寧允展說,身為第一代“高鐵工匠”,他的夢想就是自己研磨的高速列車走出國門,馳騁世界!如果把高鐵列車比作一位長跑運動員,車輪是腳,轉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寧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腳踝。
當我們坐在高鐵動車上,正在享受著高速鐵路帶給我們即將與親人、好友相聚的溫暖的時候。也請你不要忘記,有這么一個人用自己的辛勤與汗水將這一個個家庭的溫暖變得不再遙遠,他溫暖了每一個小家,更溫暖了整個大家。他就是寧允展,一個用鋼鐵溫暖我們的人。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