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槊泉村位于濟南歷城縣西營鎮政府駐地東北方約10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上,風景秀麗,空氣宜人,海拔750米,是濟南市海拔高度最高的行政村,當地俗稱“小關東”。
拔槊泉位于拔槊泉村中,在元寶山頂北側,是海拔最高的名泉之一。在漫長水月中,村民祖輩都是依靠這個天然泉池生存。泉水自石縫中流出,叮咚有聲,常年清澈甘甜,從不枯竭。當地人把它當作“神泉”,據說喝了泉水能消災祛病,有養生的作用,村里曾過有多名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
拔槊泉村東南側入口處古廟臺遺址內有一株老槐樹,是本村已故百歲老人鄒殿富于1930年代所栽。這里俗稱“風口”常年風刮不止。而老槐樹任憑風吹雨打,巋然不動。南側10米石堰下, 則常年無風。村內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會有人聚集在這里。夏天樹下乘涼,冬日堰下曬太陽,望連綿群山,聽百鳥鳴唱,聞撲鼻花香,享無限樂趣。老槐樹被當作“神樹”保護著。
今拔槊泉村周圍還留有養馬場、飲馬灣、遛馬嶺、跑馬嶺、下馬坑等古跡。拔槊泉處的槊痕仍依稀可見。拔槊泉村北約3公里處有片寬闊的山場,草木茂盛,綠草蔭蔭,這是當年的“養馬場”。拔槊泉村至今保留只養騾驢不養馬的傳統,據說是因為敬畏皇上的至尊。世代村民無一人能把馬養活,即使過路馬匹到此,也是必死無疑。1940年代初,一隊日軍騎兵路過跑馬嶺時,人馬突然跌倒,全部葬身于此。此后令日軍騎兵膽戰心驚,望而卻步。
村東北“養馬場”下,有一深不可測的絕壁斷崖,崖下是“萬人坑”。1940年代初,日軍馬隊在跑馬嶺全軍覆沒后,采取了殘忍的報復行動。他們把周邊村莊數十名青壯年當作“胡子”抓到這里,全部用刺刀捅死后推下懸崖,今懸崖下遺留的白骨成為日軍暴行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