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不應該,2014海爾再進化

  “沒有建造生態圈的利共體都不應該存在。” “沒有用戶全流程最佳體驗的產品就不應該生產。”“不是創客的員工都不應該存在。”在2014年的海爾戰略規劃中,張瑞敏明確給出三個不應該。對于體系內部而言,這將意味著更大的調整。

  談到生態圈問題,張瑞敏認為,“就像一盆盆景,表面看起來不錯,但是它長不大。原因在于這個盆限制了它,它需要有人給它澆水、施肥、剪枝,一切依賴于別人,如果把盆砸碎,放到田地里面去,他能否禁得住風雨?很難說。”

  據記者了解,當下海爾內部還存在很多“不開放”的利共體,他們沒有建立生態圈,下一步很可能會被淘汰,“特別是像冰箱、洗衣機等原來基礎好的利共體,如何進一步放開,讓全球最好資源進來,就是他們面臨的嚴峻挑戰。”張瑞敏說。

  未來是否是開放的,海爾的評價標準有兩個:一是,能否資源無障礙進入,比如冰箱、洗衣機利共體,目前基礎不錯,但要看你使用的資源是否是全球最好的,如果不是,那一定說明有障礙,障礙的原因是,你不夠開放;二是,所有進來的利益攸關方必須實現利益最大化,這樣才能形成動態的資源最優化配置。

  至于用戶全流程體驗。正如《決勝移動終端》一書中所說——消費者擁有了指尖上的權力。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不是去購物,而是在購物。所謂去購物是指消費者到哪個地方購物,而“在購物”則是說,我在車上、在家里、在吃飯時,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購物。

  “消費者擁有這樣的權力,但企業卻沒有,那么,企業如何讓消費者得到最好的體驗?”張瑞敏認為,企業必須建立全流程的用戶體驗,也就是說每時每刻企業都要和用戶接觸。“‘粉絲’不是永恒的。今天爆漲,明天可能一個都沒有。他和你沒什么感情,關鍵是看你對他的體驗滿足得如何,創造得如何。”

  海爾認為,互聯網時代的特性可以在天樽空調上得到體現。天樽空調以單品近2萬元的售價入駐電商,并在2013年12月26日創造了1228套的銷量奇跡。據海爾介紹,在天樽前期的設計交互中,有67萬網友獻計獻策。而這款空調也可以實現用手機、PAD等移動終端遠程控制,并時時獲取空氣質量信息。

  “2013年,海爾還是有很多產品通過打廣告來傳播的,2014年我認為,硬廣告一個都不應該做,如果做硬廣就說明,你還是和用戶有距離。正確的方式是,與用戶在互聯網上進行交互,通過服務讓他留在你的平臺上。”張瑞敏說。

  而對于張瑞敏所提的“零硬廣”策略,海爾2014年也必將面臨三重挑戰:

  一是平臺交互能否真正實現價值交互;

  二是交互效果企業能否快速響應,并做出及時調整;

  三是交互產品是否是最優化產品。

  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互聯網思維、交互化生存是在僵化的傳統銷售思維層面,增加了一層情感紐帶,但能否“栓住”用戶的心,關鍵還是看企業的產品是否優質。

(文章刊發于2014年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