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購買“愛心煎餅”市民購買“愛心煎餅”

  騎著一輛貼有“愛心煎餅”字眼的三輪車,穆計明再次來到文化廣場,開始了艱難的“賣餅救子”之路。靠著自己的吆喝再加上義工們的幫助,穆計明最多每天進賬600多元,然而,這些錢還不夠兒子一天的藥費——這種叫做“格列衛”白血病專用藥每盒價格3萬多元。為給兒子省下哪怕一分錢的藥費,穆計明只能對自己“狠”一點兒:守著一個煎餅攤,卻常常整天整天的不吃飯,10月18日晚上,他便餓昏在街頭。

  天降噩耗,新婚兒子患上絕癥

  11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老穆在濟寧的住所。一間只有4個平方的小屋里,除了一張單人床和一張桌子,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今年5月份,小兒子穆廣玉查出白血病以來,老穆看上去已經老了十歲。

  “5月23日晚上12點左右,小兒子打來電話說,‘爸爸,我不大好’,我再問他也不說是怎么回事,我心里就有點毛了。”放下電話后,老穆不敢耽擱,急忙趕往鄒城醫院。從兒子手中接過診斷報告,他一下子呆住了:“白血病,我不敢相信,拉住人家醫生問是不是真的。”第二天一早,老穆帶著兒子匆忙趕到濟寧的醫院復診。但奇跡終究沒有發生,穆廣玉被確診為白血病,老穆一下子癱坐在醫院的走廊里。

  在老穆的眼里,今年26歲的小兒子是一個上進聽話的好孩子。穆廣玉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畢業后來到兗州工作。患病時,穆廣玉才剛剛結婚三個月。經歷了這一突如其來的噩耗,老穆開始為挽救兒子的生命四處奔波。他先是帶著兒子到濟南求醫,此時穆廣玉的脾臟已經破裂,積液把他的肚子撐的像是個十月懷胎的孕婦,而醫院卻因沒有床位無法讓他入院治療。穆廣玉告訴老穆;他這次怕是回不了家了。這句話讓老穆徹底崩潰,他躲在樓梯間,一個人偷偷哭了半夜。

  三個月要湊夠50萬,老穆來濟寧“賣餅救子”

  在北京空軍總醫院,精神和身體都已經瀕臨崩潰的老穆總算盼來了一個好消息,大兒子的骨髓與穆廣玉匹配成功。然而,接下來的消息卻又讓他陷入了絕望:“醫生說手術費用需要50萬,我這可去哪弄啊。”更讓老穆感到焦慮的是,醫院通知移植手術已經排上了檔期,三個月后如果無法湊出手術費,那么寶貴的手術機會就要被浪費掉。“已經匹配上了,這個手術要是做不了,我真是死了都不甘心。”老穆說。

  此時,老穆家里已是負債累累,情急之下,老穆想到了“賣餅救子”這條路。9月份,從北京回來的老兩口連夜烙了一車的煎餅,來到了濟寧。

  背著“50萬”的重壓,老穆恨不得把一分錢摔成八瓣花,租住的旅館是火車站周邊最便宜的,一天25塊錢,充電需要額外支付5元。為了省下這5元錢,老穆舍不得給電動車充電,每天推著煎餅車往返于火車站和文化廣場。守著滿車的煎餅,老穆卻舍不得吃一口,餓了就喝點水、啃兩口咸菜頂著。“我省一分,兒子的手術費就多一分。再說,我也實在是吃不下去飯。”10月18日晚上9點多收攤后,身體早已透支的老穆一頭栽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幸而有市民及時報警,老穆才在民警和醫務人員的照料下蘇醒過來,觀音閣派出所民警王鵬不放心他,還親自把他送回家中。

  第二天,老穆掙扎著起床,準備再次出攤,卻發現腿部一陣鉆心的疼痛。“本來腿就不好,再加上昏倒摔了一跤,這就落下病了。”面對病痛的腿,老穆卻不打算再治了:“能拖一天是一天,一是實在沒錢了,再說還要把所有的錢留給兒子看病,要是實在拖不下去……”老穆忽然不再說話,陷入了沉默。

  愛心在行動咱來幫幫這位“煎餅哥”

  “義工團體的王媛大姐知道了我的情況,不但發動大家給我捐錢,還天天幫我賣煎餅,我心里總算是有個依靠了。”老穆指著身上的衣服、床上的鋪蓋告訴記者,這些都是義工們給他捐贈的。10月14日,在義工組織的協調下,老穆免費搬進了現在居住的這間小屋。

  除了愛心義工,濟寧市民們的點滴善舉總是讓他感動:有給了錢不要煎餅的、有專門繞遠路來買煎餅的,還有幫著他吆喝、叫賣的……每到此時,老穆心里總有著無限的感激。“非親非故的,人家能來幫咱,這恩情永遠不能忘。”老穆把這些好心人的名字全都寫在了本子上。

  盡管得到了愛心人士的幫助,但老穆面臨的情況卻依然嚴峻:穆廣玉每天的藥費需要800元,自己賣煎餅的收入連每天的藥費都不夠,更別說還有50余萬元的手術費用。盡管考慮到老穆的困難情況,醫院已經答應將手術時間向后延長一段時間,但巨額的費用對老穆來說依然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要為兒子籌夠手術費用,也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幫我留住兒子的命。”老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