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臨沂10月15日訊(記者 樊思思 李龍)小小一塊木板如何“變身”高端時尚的家具,又是怎樣為消費者提供“全屋數碼定制”的智能化服務?10月15日,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臨沂木業產業服務中心,透過高端時尚的木制家具、各式各樣的木文化藏品、從產品研發、檢測到人才、金融的一條龍服務,一探“中國板材之都”木業產業發展的華麗轉型。
走進臨沂木業產業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圓形大廳里,產品檢測中心、林業窗口、出口代理、金融服務等數十個窗口一字排開。據介紹,該服務中心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內設窗口服務中心、產品研發中心、人才服務中心等部門,還包括一個收藏了200余件珍貴木文化展品的展示長廊。由政府主導、依托企業模式建設,服務中心致力于為全市木業企業提供產品檢驗檢測、人才培訓、質量認證、產品展銷等全方位的服務。
從服務中心的家具展銷館到木文化長廊,采訪團成員被一件件堪比藝術品的木雕、家具、珍稀古木等展品吸引,其中,山東泰森日利木業有限公司展出的紅木家具更是引得記者們贊嘆連連。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就在幾年前,泰森日利還僅僅是一家加工膠合板的老木板廠;如今,公司已經由單純的板材生產加工型企業向高端木制品生產領域拓展,還能為消費者提供數碼定制家具的智能服務,不僅延伸了產業鏈條,更通過轉型升級成功開拓了更新更廣闊的市場。
“生產一張膠合板的毛利潤在3%到5%,而加上鎖芯等配件深加工成一扇門,毛利潤則就能達到10%以上。”山東泰森日利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愛青告訴記者,批量生產膠合板是行業內生產鏈的最低端,臨沂有幾千家企業在做。隨著社會消費觀念的轉變,企業如果不轉型,就很難在行業內繼續存活。
2010年,泰森日利投資2億元人民幣建成長江以北最大的木制品生產工廠,從招納專業人才、籌集周轉資金,到重新開辟市場,泰森日利憑著一股韌勁,硬是把產品線從最低端的膠合板,拓展到了紅木家具、櫥柜等家居木制品全線產品,發展成為國內一流的木制品生產工廠。2015年,泰森日利瞅準了互聯網+工業4.0的時機,再次吹響了企業轉型的號角。“消費者想要什么樣的家具,在電腦里選擇樣式和顏色后,我們便可以數碼定制。”陳愛青說,從智能工廠、智能生產到智能物流,公司以為消費者提供“全屋數碼定制”服務為發展目標,期待依靠智能化為傳統企業帶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
泰森日利的成功轉型是臨沂市木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臨沂市共有板材企業3180余家,2014年,全市木業產業產值1139.6億元,占全國12.5%,對全市工業總產值貢獻率達11.7%,木業產業已成為臨沂市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在促進轉型升級發展、增加就業、富裕百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木業產業面臨著用地制約、環境保護、勞動保障等壓力,臨沂市主導建設的木業產業服務中心,正是為了支持更多像泰森日利這樣的企業跳出傳統思維,通過為行業內眾多中小型企業提供產業指導、政策咨詢等綜合服務,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也利用泰森日立等成功企業的典型示范,引導臨沂木業產業集體實現“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