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濟南10月14日訊(記者 范佳)近日,文化西路南側新修建的親水平臺流水潺潺,讓過往市民眼前一亮。但水中可見雜質和沉淀物,市民對水質產生懷疑,不敢親水。市政部門回復,親水平臺中的水源自大明湖,管理人員會定期清理維護。
13日,記者來到文化西路和棋盤街路口,沿著文化西路南側的南圩子壕引水管道一路向西行。1100米長的水道東起棋盤街河道,西至省中醫東側,一路流水潺潺。水道內側種植著各種綠色植被,每隔不遠就有一座景觀蓄水壩,改造后的南圩子壕形成了一種類似于街心花園的親水景觀。
據了解,市政部門于近期對南圩子壕進行了改造升級,在河道內建成多級小水壩營造了瀑布景觀,河道南側還修建了親水平臺供市民游玩。
雖說是親水平臺,但周邊居民表示,平時敢親水的人很少。“這條水道通水不久,沒通水時還有人下去玩,通水后親水的人幾乎沒有了,更別說讓孩子下水玩,頂多就是在岸邊或者景觀水壩上走走。這水不像是泉水,從哪來的不好說,我擔心是下水道的水。而且水中有落葉,水底還沉淀著一些雜質,看起來也不是很干凈。”附近居民劉女士說。對于市民的擔心,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工作人員回復,南圩子壕中的水源自大明湖。大明湖的水引到歷陽湖后,通過位于趵突泉南路黎明壩附近的中水站加壓,將上游的歷陽河水通過管道引到南圩子壕,再借地勢使水流自然流淌,形成長流水的景觀。
“南圩子壕的水不能飲用,只是觀賞性的,可以接觸皮膚。因為旁邊有樹肯定會有落葉,時間長了出現青苔、沉淀物是正常現象,管理人員會定期清理維護。”該工作人員說。